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映后谈在讲堂举办

日期:2024-05-10 信息来源:讲堂管理部
 

  5月7日晚,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映后谈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办,青年导演兼编剧李冬梅与特邀嘉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锦华,E票电影创始人、资深互联网影视专家高华展开深度对谈,为北大师生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电影与艺术交流的盛宴。

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映后谈

  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以导演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和灵感,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通过展现十二岁女孩小咸的七天经历,表达了导演李冬梅对母亲朴素真挚的情感。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影片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回归本身,因真实情景和极简的写实主义风格饱受赞誉,在各大电影节放映后备受关注,获得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第44届哥德堡国际电影节“英格玛·伯格曼”最佳国际影片处女作奖等。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导演李冬梅

戴锦华教授

E票电影创始人高华

  在映后交流中,李冬梅导演分享了她的创作心路历程,表示这部电影是关于成长和自我疗愈的作品。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当再次直面童年那些有关伤痛的记忆,她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疗愈和对生命的感知。戴锦华教授对影片真诚的艺术表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部纯正的、没有商业性妥协的作品,展现了导演真实的创伤和对母亲的真挚怀念。谈及助力影片上映的原因,E票电影创始人高华谈道,母女情感是能够感动所有人的最基本的爱,能触动每个人内心最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希望影片能触动观众的内心。

导演、嘉宾与现场观众合影

  此次《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映后谈活动为北大师生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艺术体验,导演与业内嘉宾的深度对谈不仅支持了青年影人的电影创作,也为北大学子搭建起与青年影人共同探讨电影艺术的交流平台,启示青年学子对乡土和亲情进行思考与表达,为繁荣校园电影艺术氛围贡献了一份积极力量。

  

  文字:肖钦文(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

  摄影:王东隅

  编辑:梅笑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