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厦门落下帷幕。多部曾在讲堂放映及举办映后交流的影片斩获殊荣,彰显了讲堂选片品质。除本届获奖影片外,讲堂2024年已策划多部国产电影交流活动,特邀十余位导演、编剧与业内知名学者莅临交流,共话国产影片的新前景与新思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讲堂特以此系列策划,向青年观众展现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之声与优秀作品所反映的人民期待。
多元题材,展现中国电影的广阔视野
《银河写手》映后对谈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映后对谈
《春江水暖》映后对谈
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里,国产电影呈现出多样化、多维度的面貌,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历史时代的忠实记录,涵盖了不同流派、题材和风格的共同追求。在这一背景下,讲堂特别选取了七部电影,力求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中华电影的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
《银河写手》:聚焦北漂打工人的追梦故事,揭示编剧职业的生存状态与时代困境。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通过企业高管与外卖员两个典型群体,探索现代社会算法背后的隐痛。
《春江水暖》:以杭州富春江畔四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群像刻画展现家庭生活的变化与情感波动。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采用极简写实风格,传递对母亲深沉的感情,呈现人性的温暖与朴素。
《游园惊梦》:通过昆曲的韵律与奢华的视觉氛围,重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州的缠绵爱情与心理纠葛。
《里斯本丸沉没》、《女人世界》:作为纪录片,分别聚焦中国渔民与美国华裔女性舞者,展现深藏在历史中的感人故事。
这七部影片,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在题材上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无论是社会写实,还是历史回溯,国产电影始终承载着时代的文化使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中国精神。
导赏与交流,挖掘青年学子的文艺鉴赏潜力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映后对谈
《游园惊梦》映后对谈
讲堂注重“艺术+学术”的跨界融合,通过深度学术解读和实践体验的结合,为电影创作者与学术界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在观影的基础上,活动特别设置了学术导赏、经验分享以及现场提问等环节,既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影片的艺术魅力,又提供了与导演、编剧面对面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术与艺术的互动。观众不仅能够通过这些交流,深化对电影的艺术欣赏,更能培养起独立的文艺批评与鉴赏思维。
例如,导演、编剧李阔与单丹丹,编剧高群,歌手刘恋,以及戴锦华教授共同探讨现实生活的影视细节。青年导演、编剧李冬梅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分享作品背后的创作经验。导演刘泰风与制片人朱桐,共同剖析社会现实下算法对人的异化。导演、编剧顾晓刚则向观众分享自己眼中的传统山水与人间烟火。导演方励描述自己的见闻,将真实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导演杨凡表示影片中的不同角色映射了他“自我性格的方方面面”。导演杨圆圆、监制郭柯宇讲述纪录片之旅见证的蓬勃生命,将20世纪演艺界的华人女性故事呈现于观众眼前。
业界新势力与学界专家携手,为观众搭建国产电影鉴赏批评的新桥梁,为校园电影文化中青年声音的传播提供新范式。
获奖作品与青年影人,共同拓展电影艺术的推广空间
《里斯本丸沉没》映后对谈
《女人世界》映后对谈
优秀的青年电影工作者与优质的电影艺术作品值得被大众关注。纵观当今电影院线市场,多样态的文艺作品空间尚未被完全开掘。讲堂作为校园文化的窗口,承担着高校艺术普及的示范功能。对国产新生代荣誉作品展映并导赏,是传播文艺电影新动能、培养校园受众蓄水池的有益尝试。
作为电影文化的深耕者,讲堂一直致力于挖掘电影艺术的深度与广度,策划邀请了众多电影主创走进北大,与师生们分享电影背后的故事。11月16日,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孤注一掷》《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里斯本丸沉没》,分别斩获最佳剪辑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这些获奖影片的主创们,都曾在讲堂与观众共同探讨电影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对电影主创与电影质量的肯定,也体现出讲堂引进推广优质影艺作品的专业精神。
此外,其他电影作品亦在各大电影节载誉斐然。《银河写手》获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荣誉”。《妈妈和七天的时间》获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第44届哥德堡国际电影节“英格玛·伯格曼”最佳国际影片处女作奖。《春江水暖》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更成为法国《电影手册》杂志2020年度十佳影片中唯一入选的华语电影。《游园惊梦》于2001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十大电影之一”。
第37届金鸡奖获奖影片
传递文化价值,推动电影艺术发展
电影作为现代文艺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创新与文艺繁荣的时代使命。在巩固“高雅艺术殿堂”与“素质教育课堂”基本定位的过程中,讲堂始终关注国产电影的更新态势,通过学术交流与经典对谈等形式,将更多新锐或经典的电影作品交托给广大师生。未来,讲堂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养观众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潜质,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为推动文化事业和电影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