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如歌岁月

日期:2012-05-16 信息来源:白焕荣
 

摘要: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先后在会议中心勺园管理部和讲堂管理部的工作经历、从会议中心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中层管理干部的收获,回顾了与会议中心共同走过10年的心路历程。作者认为,十年来会议中心用她独特的企业文化培养了员工,员工则用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成就了中心的发展和壮大,互为依托,共融共赢。同时,作者还对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会议中心资源共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2009,对于会议中心和我个人而言,都是收获与展望的一年。不经意间,中心已经迎来了她的第十个生日。十年奋斗与梦想,精彩与积淀……在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引导下,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心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团结进取,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确保中心在不断的发展中结下了累累硕果。回首十年,反思自我,感慨很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顺利还是挫折,都是我与中心共同成长过程中一段难忘的记忆,一份无价的收获。

  在这里,我想通过这几年,自己对会议中心企业文化的感受和认知,从自身工作出发,谈一下我与中心共同成长的一些切身体会,以及对中心发展建设的几点感触和思考。

  1. 从勺园到讲堂――和谐中心,以人为本

  民主与科学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两个相辅相成的优良传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北大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复兴、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征程。在这种校风、学风的影响下,会议中心作为北京大学对外交流和服务的窗口,与近十年来北大的改革与创新密不可分,并不断为学校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良多。

  探索和创造,是推动中心发展的旗帜。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服务宗旨,以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活动的需求。会议中心各部门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在不断自我完善中稳步前进。十年来,中心承载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始终把勺园、对外交流中心、中关新园与讲堂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为创建一流大学提供一流的接待、服务、交流平台。

  作为一名曾经在勺园和讲堂两个部门工作过的中心老员工,勺园朴实、实干的工作作风,讲堂严谨、细致的工作理念,这些中心企业文化中点点滴滴的精华,都让我终身受益。勺园作为会议中心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下属单位,以及学校外事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北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己的事业能够从这里起步,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勺园管理文化中优良的大局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获益匪浅,正是通过这一时期的磨砺和积淀,为我在中心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我从勺园调动到讲堂后,中心文化又以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为我带来了新的收获和感触。

  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讲堂的日常工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民主的工作作风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被灵活地运用到了内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班组会议引导员工求同存异,交流中促进发展,主任信箱也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并直接与领导对话。民主的企业文化营造了宽松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员工发掘自我的潜在能量。近年来讲堂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保存着原有的生力军,同时吸纳进一批新鲜的年轻血液,广聚贤才,将新人的热情与老将的经验相结合,摩擦出新的火花,迸发出员工潜在的能量,我们的团队在不断的更新壮大,讲堂的进步与日俱增。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渐渐成熟,同时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更加用心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正是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与中心共同成长,这个过程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一个付出汗水、收获快乐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

  2. 从基层到骨干――立足中心,成就自我

  如果说,会议中心是一个大型建筑,那中心的每一位员工就是其中的一砖一瓦。如何让全体员工紧密团结在中心的旗帜下,同心协力,不断进取,中心靠的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带来的凝聚力和“科学发展”战略思维引发的战斗力。中心对员工的关怀、教育、培养和磨练是我得以不断成长的基石,也是立足中心、成就自我的根本保证。

  如今,会议中心这支团队已经在十年间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理念,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愿景和精神特质。团队的成长得益于我们特殊的工作性质,十年间,会议中心已经发展成校内重要职能机构之一。它肩负着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重要使命。回顾会议中心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历程的成果,也是北京大学走向国际化历程的一个缩影。

  中心的发展为员工的成长提供了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从勺园的前台服务到讲堂行政办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员,可以说,我在中心从事过不少基层工作,十年来,能够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主要得益于中心文化对我的激励及中心领导对我的培养。就在中心成立的第二年,从勺园来到讲堂,在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事业。与我在勺园从事的前台服务工作相比,讲堂行政办公室的工作更加繁琐,头绪众多,但我很快适应并融入到了新的集体中,因为这里有着与勺园同出一脉的中心企业文化,在以“家”文化为基础的人文关怀的感召下,讲堂各级管理者都能积极深入一线、贴近员工,在工作中身先士卒,通过自身表率带动员工工作热情。在工作上,奖罚分明,积极及时地了解并调整员工思想动态;在生活上,嘘寒问暖,细致入微地关怀员工衣食住行。通过加强基层管理力度、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等一系列关注基层员工的管理手段,员工能够深切感受到会议中心对每个人的重视,从而更加热爱工作,依恋中心大家庭。

  正是这样的工作氛围,使我对中心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与日剧增,以中心为家的理念让我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也因此做出了一些成绩。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每当这时,中心领导总是能够给予我信任、帮助、鼓励和支持,让我能够一次次闯过难关,突破自我,并逐渐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最终使我成长为一名中心团队的骨干。

  3. 从行动到反思――奉献中心,共融共赢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让我想到的是,员工在会议中心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就能从中收获什么。如果员工把中心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中心自然会为员工创造成长的机会。十年来,会议中心用她独特的企业文化培养了员工,锻炼了员工,温暖了员工;反过来,员工也在用他们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成就了中心的发展和壮大。这就是中心与员工之间相互依托,共融共赢的辩证关系。

  而我作为中心的一名骨干,与中心之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我知道,只有着眼于中心发展的大局,全心全意地回报和奉献,促使中心良性、持久地向前发展,我个人的价值才能从中得到体现。通过近年来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我逐步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理者,回报和奉献,并不仅仅是靠吃苦耐劳、埋头做好具体工作就可以的,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大局意识、敏锐的创新思维、前瞻的战略眼光、务实的工作思路和优秀的管理能力,才能满足中心在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要求。

  反思自身不足,应考虑如何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中心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适应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不能始终将眼光和视角停留在微观层面上,应多从宏观着眼、在把握大局、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加大学习力度。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对把握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将会进一步成为中心推进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这种由思想、意志方面的转变,是收获,也是快乐的,使我能够正确看待面临的形势,挑战自身意志,做实基础工作,在前进中找到自我提升和体现自我价值的切入点。

  通过1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四个部门真正融在一起,相互交流、增进了解,而且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激发大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增强了中心整体凝聚力,从而带动中心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此后加强沟通,促进中心实现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营管理,我有两点建议:一方面,可建立完善的中心数据库系统,对中心下属各部门的资料、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可建立统一的中心培训体系,通过专项培训实现各部门间的标准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同时达到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总之,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心各部门的互补性优势,通过统筹运营、协调管理,实现员工、部门、中心,乃至学校、社会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交融与互动,推动中心整体工作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中心对于我来说有如第二个家,在此,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在这里耕耘,在这里收获。从当年的懵懂无知蜕变成今天的成熟稳重,是中心见证了我的成长,是中心锻炼我的意志,是中心指引我走向成功,我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未来的日子里,我要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热情,回报和奉献给中心,为中心更上一层楼做出贡献!

  最后,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福会议中心,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