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目前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它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之后逐步扩张、发展到公共部门、非赢利组织等其它领域的管理事务当中,逐步成为目前管理学界热门概念之一。
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说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相对更为学术化一些的理解就是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他是连接组织战略决策和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直接制约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执行力这一概念,其内涵十分广泛、概括,同时这个概念的含义也显得十分模糊,甚至有些不好把握。但如果将执行力与组织中的不同个体进行区分,对于处于组织中的不同位置的不同个体,所应具有的执行力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作为组织中的基层工作者,对于他的执行力要求,一般也仅仅局限在对于其自身行为的要求,如:对于自身岗位职责的认知、工作过程的控制以及对于自身工作结果的评估等等。而对于组织中高层级的管理者来说,执行力对于他的要求就更为复杂,不仅要保证自身的行为能力,同时要对于组织的全局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如:对于组织的时间规划,设定组织标准以及制定组织战略并将其合理分解等。
作为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由于处于组织中的中间层次,这样就赋予其不同的执行力角色定位。具体地说,对于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要求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判断力。
由于中层管理者出于上下级之间,起到沟通上下级的桥梁作用。
所以作为中层管理者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一方面要对上级政策判断准确,权轻重、衡利弊、度得失,判断其真实目的,有何影响,在本单位推行的难、易,其发展方向,后续政策如何等等;另一方面要对执行事项进行全面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认识清楚,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洞察先机,未雨绸缪。从而考量一种更有效的执行方法,使其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2.理解力。
作为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对于组织战略决策的理解,保持一致性和清晰性,对组织战略决策的理解越透彻,执行的行为才会越细致。当上级领导根据战略目标把任务下达下来时,中层领导者要清晰领会出上级领导的意图,领悟出上级希望自己怎么做,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期望值,然后以此为目标把握做事的方向。如果在接受任务时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问清楚,全面深入地了解任务的内容,并记下任务的重点,减小失真程度,以便一以贯之,切忌一知半解,造成事倍功半。
3.计划性。
中层领导者要根据上级领导分配的任务来制定下级组织单位的计划,首先在编制计划时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和操作性,给下属
人员分配的任务要符合实际能力,例如:使每天的产出相当或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强度,这样大多数人员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部分先进的人员可以超额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以提高其积极性:其次中层领导者应将计划分解成不同的子计划,把各个计划分解落实下去,同时制定完成计划的措施和办法,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执行的效率。
4.组织力。
中层管理者要根据目标的要求与人员的不同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机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5.决策力。
中层管理者通常既是执行者也是决策者,通常要扮演两种角色。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执行者在时机的把握、工具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细节方面进行决策,工作完成的优劣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承担者的决策能力。就整体执行角色而言,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执行者出现,类似于‘兵’,但就具体事项的执行角色而言,中层管理者也是决策者,类似于‘帅’。
6.学习力。
中层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不但自觉执行,而且有能力执行,除此之外还要能够引导、控制下属进行资助学习,提高其执行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胜任岗位,能够达到各个岗位层次的执行要求。
目前讲堂员工队伍逐步扩大,重视人才的引进,高学历、高质量人才陆续加入讲堂队伍中来,随之管理者的素质也要提升,科学管理,是有序工作的保障。讲堂一天天壮大,管理者的工作水平要提升。针对讲堂的发展和目前管理水平的情况,讲堂在06年中寻聘请了专业人士讲解了ISO9000认证,通过学习认识到ISO9000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就是一个监督、控制的工具。提高员工素质,自觉完成各项工作。规范服务,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讲堂工作加强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中层管理者在管理上下功夫,做好领导的助手,起到桥梁的作用。中层管理者处于特硃位置,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管理者真正提高了执行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将士一体’讲堂的战略目标才得以实现,同时讲堂全体员工的素质、管理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应得到最大的回报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