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日期:2019-08-15 信息来源:宋郁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孰轻孰重的问题,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属性,由于我们会议中心属于校办企业,下面首先就针对校办企业的属性来谈谈两个效益的关系。

    一.透视校办企业的特性展开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浪潮中的知识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步如21世纪以后,人们把更多的目光焦点集中在科技与教育资源产业上。已经有更多的人体会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是知识经济的作用。因此,作为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名牌高等院校的资源就成为各类人群争相利用、发展自我、开拓视线的良好平台。作为北京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如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既能良好的运行自己的教书育人、培育优秀精英的核心作用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利用自己的平台资源优势,为学校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来改善教学条件,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双效关系的问题。

    在理绪经济效益这样的问题时,校办企业就成为站在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往往是学校流动资金的主要输入通道。作为校办企业虽然也本能的具有一般企业的商业属性,但又同时隶属于学校这个大的母体之中,也就是说,校办企业在追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要不违背学校“一切活动以取得社会效益为准则”的原则,在这个时候,校办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

    二.对两个效益并重的认识

    我们认为一般的教育资源产品既有商品的属性又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教育资源产品必须注重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教育资源产品的商品属性,要求教育资源产品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必然受到商品规律和市场法则的制约,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尽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教育资源产品的本质特性,决定教育资源产品就是要对社会产生积极的、进步的、良好的影响和效果,起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教育资源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它必须充分考虑和彰显其无形的社会效益。

    所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教育资源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我们会议中心应属物化程度较高的教育文化资源产品,我们一切活动的准则是围绕学校服务,辅助和支持学校在整个社会中的运营与发展。比如我们力求以优质的服务吸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北大举行,以提升北京大学的科学文化水平,并通过我们这个“学术交流的窗口”使世界更多的人认识北大、认识中国,提高国内外知名度,还有就是帮助学校完成各类国内外的外事接待活动,这些是我们追求的社会效益。

    但是要追求实现这种社会效益,就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给参加活动的人员提供更好的饮食、更好的住宿、更好的文化娱乐、更好的会场及会务服务等,要提供这些服务就必须有我们这样的机构存在,我们要存在,就必须有能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所以我们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争取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我们无法生存,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学校为社会做贡献。然而,如果我们只知道利用学校的资源赚取利润而忽视学校对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显然,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实现的保障。没有现实的经济效益,就没有长远的社会效益,而长远的社会效益又能给企业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所以说,我们会议中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依托学校生存为背景的前提下,在获取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要坚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我们会场部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是在首先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旗帜鲜明的追求经济效益。比如,我们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保证学校重要活动的正常举行,从无到有不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会场使用制度,针对各类使用对象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将一些闲置的可利用场所改装为会议室,并每天克服翻场的困难多场次的反复出租,最大限度的争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对于所接待的活动和使用单位严格审核,对北大对社会产生副面影响的活动坚决不接,对利用北大无形资产赚取利益不上缴学校的单位也不接待,更多的时候则是退掉已收取了预付金的会场,无偿让校办等单位使用。

    这些是我们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辨证统一的结合起来而付诸于行动的一些事例。

    三.对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认识

    教育资源产品的价值主要不在于获得了多少经济利润,而在于它的思想价值。教育资源产品的这一本质特征,亦即它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资源产品的生产必须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教育资源产品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就是要求教育资源产品应当对社会生产积极的、进步的、良好的影响和效果,只有这样的教育资源产品才能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应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四.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比较容易,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片面的把“社会效益问题”当作经济效益去理解,比如我们的会场租赁,我们为了生存,学校规定是可以对社会销售的,但经常是和社会单位签了约、收取了预付金,当学校有活动时就要要求他们无条件退让,这种问题咋看起来是一个经济效益问题,也许许多人都会说:不赚钱就可以了。但这样事情实际上在社会上对北大的声誉来说副面影响非常大,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效益问题。尽管我们针对社会使用单位制定了相关使用制度,并要求他们签署“当学校有活动时要无条件退让”这样的协议,但他们不能理解,由于我们是北大的一个窗口,所以他们会认为我们就是北大,认为北大很霸道、没有信誉,既然你们已经将会场投入社会市场,就应当受到商品规律和市场法则的制约,你们又想赚钱又不能给使用单位提供保障,确实很无道理。遭到社会这样的评价,我想我们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做到对外宣传北大、提高北大在整体社会当中的地位和声誉作用。

    我们都知道会议是很多人的事情,当会议通知发出以后,由于会场临时更改要重新通知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参会代表,这对于会议承办方来说困难是无法估量的,尽管我们怀着愧疚的心情对他们说道歉,甚至出资在其它地方给他们找场地进行补偿,但这对于他们来说仍旧难以挽回损失,对北大(我们)的怨气不会解除。

    所以,我希望学校各级领导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理解和体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