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北京大学也向世界展开了怀抱,随着学校对外交流任务的增加,勺园及其相应的涉外住宿餐饮接待也应运而生,从而也开启了北京大学对外交流的平台。30年风雨中,勺园从普通外宾招待所转变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宾馆,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逐步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在多年的服务工作中办出了自身的特色,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勺园举办了多次重大的接待活动受到了来宾和上级领导的赞扬,为学校争了光,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今天的勺园已经成为广大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家园,成为学校接待活动的首选之地。
勺园长期贯彻了“坚持两个效益并重”的经营方针,创造出自己的服务风格和服务特色。勺园坚持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对外交流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保障这一根本宗旨,利用北京大学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从北京大学这一知识宝库中吸收营养,培养出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服务过硬的员工队伍。全体员工在自我发展的主人翁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同心同德的团结精神的鼓舞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成为我校校办经济实体的典范。勺园每年向学校上交利润,较早的推行了干部聘任制和总经理负责制,开创了一条适应于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回顾勺园的30年来的成功经验,纵观现今会议中心的整体发展,进一步“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强化管理”将会是今后发展中继续前行航标与动力。
一、立足特色
(一)勺园的特色
勺园或者说我们整个会议中心的最大特色就是北京大学。也许世界上的希尔顿、喜来登等五星级高端连锁酒店有无数个,但是建造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和生长于现代知名高校环境中的勺园,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也许全北京各色餐厅、饭店无数个,但是接待过国家领导人、世界各国领袖人物、诺奖获得者、知名学者、成功企业家的又能有几个。
(二)特色是生存与竞争的法宝
当今世界是一个追求个性追求特色的社会,人人讲究个性(特色),各个企业追求自己产品的特色。那么特色是什么?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在企业中说来特色就是优势,因为有了特色就有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北京有一个“悦宾饭馆”,是一个面积非常小,只能容下5-6张桌子,且深藏在北京一个窄小的胡同深处,一般人不在那边打听个四五回是很难找到的小饭馆。虽然门脸小招牌也不明显,但是每天却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排队等位。饭馆之所以有名,最大的特色是来历不一般,因为这个饭馆建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个体户饭馆,当年是店老板为了维持一家生计逼不得已才开始经营的。这么多年悦宾饭馆没有过多的翻新和扩展,但是在那里,却能让人体会到80年代就餐的感觉。悦宾也没有追随着现代流行的各种菜式,依旧保持着简单的老百姓的家常菜,但是这其中招牌菜却一直被口口相传,这些靠的就是他们多年的坚持。不能说这个悦宾是多么的成功,但对于那些频繁更换店主的餐厅,他们已经是成功了。因为他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抓住了自己的特色,保持了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认清自己特色的同时,如何加以利用和发展,最终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将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
立足特色,关键是“特色”,目标却就是“优势”。北京大学是我们的特色,不过如何更好的把北大百年名校的精华和深厚的文化社会底蕴融入到我们的经营之中,形成自身优势,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这是需要不断分析、思考和实践的。
二、发挥优势
(一)天时地利人和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在赋予北大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机会的同时,也为所有校内涉外接待单位带来了丰富的客源与实践的机会。会议中心的四个部门正是这种大潮中,在学校不断的发展与国际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身处中关村黄金地带,百年名校的主校园内,会议中心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不论是已经发展了30多年的勺园,还是刚刚迈入正轨运行的中关新园,一直秉承以人文本经营理念的会议中心,拥有一批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服务过硬的员工队伍,这其中,勺园更培养出了许多吃苦耐劳与园区同成长共命运,一直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但却兢兢业业的忠诚老员工们。
(二)变劣势为优势
30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来说是走向成熟与巅峰的时刻,但是对于一个企业,30年带来的不仅仅是成熟与积累,同时也带来了巅峰后衰退、特别是伴随着许多硬件设施陈旧、老化与过时的同时所衍生的问题。勺园目前正面临着这样一种挑战,当然我们已经欣喜的获悉,在学校总体建设计划的范围内,勺园几栋楼的全面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初期的设计蓝图。但是老勺园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是否能在改造的过程中加以保留。那些现金看起来已经不再实用的设施或许还留存着许多海外留学生的美好回忆,如何做好勺园的改造工作,把现在的劣势转变为今后的优势,还需要我们大家进一步的思考与努力。
(三)发挥中层领导的作用
中层领导对于推进一个企业的管理上的进步起到了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任务。一个拥有充分影响力的中层领导,可以在领导岗位上指挥自如、得心应手,带领队伍取得良好的成绩;相反,一个影响力很弱的领导者,过多地依靠命令和权力的领导者,是不可能在团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和取得满意的领导效能的
人才是企事业单位众多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得人才,企业才有发展动力,事业才会兴旺发达。而中层领导是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好与坏,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高层领导就是大脑,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领导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在某种程度上中层领导在一个组织中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该组织的运作效率。
作为中间层次的中层领导则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普通员工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的职责。他们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的特点。中层领导在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层领导是企事业单位战略的执行者
中层领导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他们作为组织中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一个组织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执行,二者缺一不可。中层领导作为战略规划的执行者,正逐渐开始被企事业单位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发挥中层领导的这一作用,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或事业单位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2、中层领导是企事业单位战术决策的制定者
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战略决策。对企业的中层领导来说,不仅要严格地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一位领导者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立足于企业和自己负责部门的全局,实施领导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领导是高层领导与普通职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层领导在企事业单位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的决策与基层员工的管理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员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领导进行反馈的职责,“承上启下”是中层领导的一项主要职能。
4、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中层领导在企事业单位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成败,因此中层领导的素质,要比普通员工的要求更高。如主动性、执行力、关注细节、影响力、带领团队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
(1)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惜投入较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新的机遇。
不能积极主动地前进,不敢为人先,集体的绩效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中层领导不能对所在组织的总体绩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制造障碍。衡量中层领导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其个人主动发起的行动数量。在这一点上,中层领导与冲浪运动员颇为相似,冲浪者只有赶在浪潮前面,才能够精彩地冲向岸边。而如果每次都慢半拍,就只能在海里起起落落,等待下一波浪涛的到来。走在时代前列需要真正的努力与积极性。
(2)执行力
执行力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是中层领导必须具有的能力。决策层在考核中层领导的时候,一般都是把自己的决策能否被很好地贯彻到基层作为衡量标准的。
(3)关注细节
任何事情从量变到质变都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如果中层领导没有持之以恒,并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务实精神,就达不到“举重若轻”的境界。
如果管理者认为宏图大略才是重中之重,那么此想法将会促使他认为所有的细节都不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也将有一大堆“小事”带来一连串麻烦,导致他的工作绩效遭受破坏。
(4)影响力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领导主要依靠权力,那么现代观点的领导则更多是靠其内在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指身居何等高位,而是指能够凭借自身的威望、才智,把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取得别人的信任,引导和影响别人来完成组织目标,并且使组织群体取得了良好绩效。领导者的影响力日渐成为衡量成功领导的重要标准。
翻开勺园发展30年来成功的历史和经验,各种范例足足可以让我们大家总结和自豪许久。不过俗话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明天又是新的挑战,所以如何进一步发扬勺园优良传统,深化特色优势,带动和推进整个会议中心的发展,又是我们一个新的议题,也是会议中心打造一流,再创辉煌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