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1年到2011年,勺园走过了三十年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从一片名园废墟到北大的“小联合国”,“勺园”这个名字代表的意义已从旧朝园林变成了北大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名片。回顾三十年风雨,勺园基于北大深厚文化底蕴和校园服务实体特点,形成了许多符合其发展特点的优良传统。而在这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中,经营上“以校为本”,服务上“以客为本”,管理上“以人为本”的“三本”传统,既是勺园在而立之年依然保持发展活力的源泉,同时也对会议中心其它单位的发展,为一流会议中心的打造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以校为本”的经营传统
作为北大的服务机构,勺园成立伊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留学生专家的住宿需求,满足学校的对外交流的需要。三十年来,勺园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但其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宗旨从未动摇。每年勺园都会低偿乃至无偿为学校承办各种活动,同时还会将所得利润部分上缴学校,仅2010年就上缴学校700万元。正是始终贯彻这种不计得失,服从大局,以学校为本的经营方针,学校领导才会为勺园题写下“取之半勺,奉献一海”的评语。
毋庸讳言,勺园这种“以校为本”的经营传统在一定时间段内必然会影响其经济收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因学校的临时活动需要,勺园要推掉原有的预订,把这些客人推荐到周边的宾馆酒店,甚至需要自掏腰包补齐房间差价。而学校的许多活动因经费制约,只能以成本价乃至低于成本价来收取费用,这实际上直接影响着勺园经济效益的创造。那么,为何即使如此勺园依然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校为本”的传统,这种传统在会议中心创一流的进程中又为何需要坚持和发扬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勺园,还是中心其它单位,其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北京大学”这个大前提。无论从行政归属、投资渠道还是主要服务对象上来看,中心都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方面。可以说,中心各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成为北大对外交流的平台。“服务学校”是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中心存在的理由,也是中心价值的体现。而中心之所以争创一流,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为学校服务。因此,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校为本”,做到让学校满意,让广大师生满意,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最重要标准。另一方面,“以校为本”也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奉献,没有回报。相反的,从长远来看,坚持“以校为本”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收益。中心各单位都是依托北大生存发展的,只有获得了学校的信任和肯定,才能够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扶助,而这种政策收益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与此同时,学校和广大师生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使他们满意,获得他们的认同,我们才能获取良好的口碑,并以此为圆心,将中心的品牌不断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群体,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北大会议中心,接受认同北大会议中心,从而吸引更多客源,创造出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这一点上,勺园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勺园三十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营业收入连创新高,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支持,得益于勺园“以校为本”的经营传统。因此,在勺园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在中心创一流的长期过程中,都要坚持和发扬“以校为本”的优良传统,做到使学校满意,使广大师生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真正实现良性、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二、“以客为本”的服务传统
客房、公寓、餐饮、会议,这是勺园的主要功能设置和经营范围。要依靠这四项主营业务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服务”两字。服务是所有经营活动的生命线。而勺园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紧抓“服务”这条生命线不放松,以其热诚周到的服务广受赞誉,并形成了“以客为本”的优良服务传统。
勺园的“以客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勺园在功能设置上形成了多功能、多层次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宾客的不同需要。住宿方面,既有温馨舒适的客房,也有价格低廉的留学生公寓。餐饮方面,既有环境高雅、菜品精致的7号楼餐厅,也有物美价廉、便宜实惠的2号楼食堂。宴会方面,既有恢弘大气的弘雅厅,也有小巧灵活的小会议室。以上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勺园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根据学校特点和不同客户群体需要而设立的,充分体现着勺园的“以客为本”。其次,勺园在设备设施配置上充分考虑宾客需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勺园最早以接待留学生为主。针对这个群体的特点,勺园在公寓中配置了公用厨房、洗衣机、淋浴间、开水炉、自习室等,从而满足其生活需要。几十年过去了,这种设备设施配置依然深获学生赞赏,这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而这种配置也成为后来落成的包括中关新园在内的留学生公寓必须参考借鉴的方面,因为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磨砺,“以客为本”出发的考量都不会过时。最后,勺园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注重“以客为本”。热情、亲切、细致、周到,这是宾客在评价勺园服务时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无论是短暂停留还是长期居住,无论是用餐还是开会,无论是校内师生还是校外宾朋,勺园都用一以贯之的优质高效服务博得了广泛认同和赞赏。从每栋楼设立的24小时值班台,到长期开展的宾客满意度调查,从严格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到服务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勺园在日常服务的方方面面都贯彻着“以客为本”的优良传统。也正是得益于此,勺园成为广大留学生的第二家园,成为学校各类宴请的第一选择,接待了众多国内外领导人和社会名流,同时成为许多北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会议中心而言,虽然四个组成单位功能侧重各有不同,但都属于服务业范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仅学校周边具有住宿、餐饮、会议、康乐功能的酒店宾馆就有十余家,而讲堂也面临着清华新建礼堂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中心各单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将中心创一流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也需要坚持发扬“以客为本”的服务传统。这是由行业特点和中心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众所周知,在服务行业里要想留住客人,不断发展,无非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功夫。硬件主要指设备设施条件,而软件则是指服务。要打造一流会议中心,硬件固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空有好的设备设施而服务跟不上的话,所谓“一流”也只是空谈。相反的,即使硬件设备不是最好的,但如果可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依然会赢得宾客的好评。还是以勺园为例。去年根据学校要求,勺园很多公费留学生搬迁到了中关新园5号楼。与勺园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公寓楼相比,中关新园新落成的留学生公寓在设备设施上无疑更好更先进。但即使如此,学生们住到这里后依然对勺园念念不忘。他们难以忘怀的不是陈旧的楼房和老化的设备,而是勺园服务人员带给他们的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这种服务弥补了硬件上的缺憾,成为效益创造的关键和源泉。因此,服务才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硬件设备总有陈旧老化的一天,尤其是与社会高星级酒店相比,我们的硬件不是最好的,并且我们的财力也无法支持与其进行硬件比拼。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坚持和发扬“以客为本”的优良传统,“水滴穿石,以柔克刚”,通过提升服务留住宾客,赢得口碑,扩大市场,提高收益,最终实现打造一流中心的目标。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传统
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服务业所需劳动力数量较大,几乎所有的服务工作都需要由人去完成,因此对员工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勺园在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传统,给予员工爱护、信任、理解和尊重,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可以看到,勺园目前400多名干部员工,既有在勺园工作二三十年的校编员工,也有入职不久的合同制员工,还有为数不少的实习生,但他们都会自称为“勺园人”,并以自己是一名“勺园人”而自豪。这种高度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勺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勺园,“以人为本”绝不仅仅只是句口号。首先,勺园重视对员工的培养。自2006年开始,勺园便开始了训导员培训。通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培训体系。同时,勺园还依托北大,积极支持员工参加平民学校,进行在职深造等,使得员工可以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勺园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目前勺园很多管理干部都是从一线员工提拔起来的。而每两年一次的聘岗工作也使得干部任用实现了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合理流动,为员工晋升及岗位调整提供了机会,为员工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提供了平台。最后,勺园的管理人员尊重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干群关系。勺园的管理者并没有把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定指标、搞奖惩上,而是充分重视做人的工作。上到总经理班子,下到各班组领班,对员工都是态度友善,谦和有礼,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同时,他们倾听员工需求,尽量改善员工待遇。从每年的外出旅游到今年开始的员工餐厅,从对退休人员的慰问到实习生的人性化管理,点点滴滴都围绕着员工的需要,使他们在勺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总之,正是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传统,勺园才实现了多年来单位与个人的和谐共进,实现了经营上的不断进步,实现了三十年的稳步发展。
在会议中心创一流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同德,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一流的过程是漫长曲折的,需要的可能不止三个十年。而在这一长期过程中要保持持续旺盛的发展力和创造力,无疑需要发扬“以人为本”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目标与中心目标相统一,才能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不意味着管理制度的软化和随意性。如果片面强调人性化,而放松对员工的管理,就会形成疲软的管理机制。倡导人性化管理决不能自由化,任意化,更不能任性化。如果过于强调人性化,无法形成制度制约员工行为,那将会形如一盘散沙。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使员工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尊重员工的本性,以管事来约束人心,有的放矢的引导,塑造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深切感受到中心的关怀,从而愿意与中心同发展共奋进。
综上所述,勺园经营上“以校为本”,服务上“以客为本”,管理上“以人为本”的“三本”优良传统是通过三十年实践总结提炼而成的,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锤炼,具有普遍适用性。传承发扬“三本”优良传统,不仅是勺园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心其他兄弟单位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一流会议中心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三本”优良传统,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师生宾客,团结干部员工,真正使“北京大学会议中心”的品牌扎根人心,走出学校,迈向国际,成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会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