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 | 校园文化艺术中心如何在变革中觉醒

日期:2018-11-01 信息来源:周媛媛
 

    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的公开文章和讲话中,“新常态”被提及了百余次,文章提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事物是常新常变的……求“变”,是因为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因事而谋,因事而动、因事而进。”

    讲堂的发展也是经历几次变化,从2000年试运行开始的五年是艰苦创业时期,作为国内首家高校多功能剧场,很多工作都是摸索中求发展;自2005年开始讲堂已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飞速发展的时期,确定了北大校园文化艺术中心的地位,成为高校剧场的领头羊;国家发展新常态出现后,讲堂的发展也随之放缓了脚步,加上周边高校剧场的兴起,校外演出电影市场的不断变革,讲堂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创新发展,就来说说这几年讲堂如何通过创新和变革来适应如今瞬息变化的时代。标题中用到“觉醒”一词,人只有经历挫折后才会觉醒,讲堂也同样如此,在困局中只有觉醒,通过一系列的有效行动来打破困局。

    行动一 自主开发微信在线选座售票系统

    自2012年起,原来由中演票务通网络代售票的渠道终止。此后四年多时间里,校内外观众购票问题成为困扰讲堂的难点,为此我们做过微信、微票、支付宝等种种尝试。2016年,借助后勤综合服务平台,讲堂与票务代理公司合作,自主开发微信在线售票系统,一举打破被动局面,实现了手机在线选座及支付等功能,方便校内外观众购票、解决售票渠道受限难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讲堂的关注度。票务微信号目前已有近六万人关注,在校园公众号的粉丝保有量来说算是一个奇迹。

    行动二 不忘初心,牢记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使命

    正如林校长提出的“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讲堂始终秉承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使命,为燕园的艺术氛围增添绚烂的色彩。讲堂自运行以来,师生不仅可以在校内欣赏到交响乐、戏剧、舞蹈、戏曲等多姿多彩的演出活动,还能享受到适合校园文化的电影佳片、名师艺术课堂等艺术熏陶。

    近年来,讲堂的经济收入一直受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收不抵支,但讲堂人依然团结的顶住压力,耐住寂寞踏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演出和电影活动的质量品质。演出领域在原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引进著名指挥家西本智实、西班牙穆尔西亚舞蹈团等知名艺术家及团体,策划“辉映的星辰——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电影放映领域,克服放映成本递增、片源渠道有限等困局,成功引进第九、十届欧盟电影展中的高品质影片作为北大放映季,策划冯小刚《芳华》在讲堂举办全国第一场放映及交流活动,均备受关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质。

    行动三 利用北大优势资源打造原创剧目

    讲堂剧团是讲堂新成立的剧目创作团队,将北大青年学生戏剧创作者与专业话剧院团的优势相结合,制作讲堂出品的话剧演出项目。

    2016年12月,讲堂剧团推出首部自制剧《九月悠长》,获得两场均为满场、豆瓣8.8分的好成绩,并受邀参加青戏节展演。2017年5月,讲堂剧团新作《根鸟》在讲堂观众厅连续两场首演,制作和演出班底全部由北大学生担任,获得了广泛关注。

 

以上是讲堂在觉醒后作出的创新行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但是依然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好转。“百讲”这个称号是一代代北大人对讲堂的爱称,不管你是否在讲堂欣赏过演出电影,还是曾经登上过讲堂的舞台,“百讲”都是北大人心中最美好的代名词,她是师生们对校园艺术文化的最好诠释。

讲堂曾经以外养内的经营方式已无法实现,而微薄的票房收入无法支撑讲堂的实际运转。只能依靠学校的资金支持,以及会议中心大家庭对于讲堂的扶持,让我们度过这个困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创建一流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学术殿堂,同样需要一流的高雅艺术殿堂。借用林校长的话:“所谓“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