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融合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日期:2018-11-01 信息来源:周锋
 

    会议中心2018发展计划中明确指出:“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为先的基本原则,在确保完成学校重要接待任务、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严格管理、科学经营、合理创利,争取良好效益,坚持‘以外养内’,稳步增加经济积累,以多种形式回报学校,保持会议中心可持续发展”。在今年学校新形势下,对中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平衡、如何取舍又成为我们讨论的热点,下面按照研讨会布置的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固本守正,会议中心的“本”和“正”

    会议中心成立之初学校明确要求的三项主要工作职责,即组织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管理经营文化活动场所,组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外国专家、留学生和其他中外宾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发挥会议中心的整体综合优势,为学校的重要接待任务保驾护航是我们的工作定位。

    一是社会效益是我们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一直把会议中心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到底社会效益有多好,没法用一个量化的指标去衡量,会议中心18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一直是超出预期的,体现在:学校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交流中心和讲堂一直是作为首选,如巡视组动员、总结大会,新的校领导任命,校庆活动等;学生志愿者在BBS上为我们讲堂解答同学们的提问;在后勤的沟通见面会上,学生基本没有提出针对会议中心的问题;在多个场合,会议中心的管理模式作为典型案例被加以借鉴,等等。刚才冯治国提到了郝书记和安副书记中午到勺园喝咖啡聊天的场景,我想也是基于郝书记多年前在北大学习工作时期养成的习惯,很多老北大人一直把会议中心作为为他们提供服务的首选,这就是对我们会议中心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的社会效益的认可。

    二是经济效益是我们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和保证。在新的形式下,大家都在说不要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我认为,经济效益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来源,在自负盈亏的模式下,如果不讲经济效益,谈何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很可能就止步于满足基本需求,要做到精益求精势必难上加难。我们不必刻意回避对经济效益追求,在日常工作中不作过分强调即可。

    二、稳中有为,会议中心的“平”和“稳”

    按照两个效益的维度,我对会议中心四个管理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如图所示。中心在北大校园内所处的地理位置,介于生活区、教学科研办公区之间,是校园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纽带。讲堂是文化活动的中心,交流中心是学术活动的中心,勺园和中关新园是住宿餐饮的有力保障。

    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讲堂和交流中心的工作更具显示度,在校领导、校内各单位和广大师生眼中是更容易出彩的两个地方,也就是更容易被关注的两个地方。

    从经济效益角度上来看,中心的收入组成里,房费收入61%,餐饮收入18%,会场收入16%,其他5%。四个管理部的体量是哑铃型结构,讲堂和交流中心是抓手,勺园和中关新园是压分量的两端主体。

    目前由于学校新形势的需要,会议组织和餐饮服务受到各种标准的限制,学校围墙以内的管理部无法对校外单位承接各种会议活动,讲堂和交流中心两个管理部体量较小、业务单一,受影响较大,单纯承接校内活动无法做到自负盈亏,但是从会议中心整体角度来看,我们的住宿餐饮两大支柱并未受到根本影响,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这两大支柱也轻易不能动摇。

    三、创新发展,会议中心的“融”和“新”

    将会议中心比作一辆汽车的话,四个管理部就是四个轮子。在平路上,遇到拐弯等情况时,四个轮子的速度有可能不一样,由差速器来解决,允许四个轮子有自己的转速,但是差别不大。如果驶入颠簸的路面,四个轮子有可能悬空,有可能陷入泥泞。有一个轮子打滑失去动力,就会消耗掉车子的全部动力,需要我们通过差速锁将四个轮子的转速锁定,不至于有一个轮子空耗动力。会议中心需要四个轮子同心协力来推动向前。

    2018发展计划里虽然没有单独的章节对中心的融合进行表述,但是在多个地方都提出“进一步加强会议中心的整体融合”。在现在的新形势下,加强中心各管理部的融合能让我们更容易爬沟过坎。以外养内的本质是用经济效益保障社会效益,原来是各个管理部挣校外的钱养校内的活,现在需要在中心层面上统筹协调,当围墙内的管理部不能接校外活动时,可以依靠围墙外的管理部更多发挥作用;当有某一个管理部在遇到经营休整期(如大型装修等原因)无法实现盈利时,其他管理部也可以伸以援手。

    会议中心的四个管理部功能有侧重,体量有大小,中心的发展需要整体发展、动态发展。必须加强整体融合,发挥综合优势,确保中心为学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和需求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