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柴生芳》观后感(二)

日期:2016-07-25 信息来源:会议中心党总支
 

    【编者按】6月29日下午,根据北大校友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柴生芳》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首映。会议中心组织了部分党员和积极分子观看影片。影片里呈现的柴生芳生平事迹感人肺腑,令人敬佩,很多同志深受触动,在观影后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现将部分同志的观后感选登于此,以飨大家。

 

此木归本,千古生芳――电影《柴生芳》观后感 

                                                               ――对外交流中心会议与交流部职员  郑倩

    电影《柴生芳》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时代楷模”,甘肃省临洮县委原副书记、县长柴生芳的事迹改编创作。柴生芳是北京大学考古系1990届毕业生、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博士。6月月29日下午,“向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柴生芳》全国上映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北大师生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满怀沉重心情“迎接”柴县长重新“回到”母校。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柴生芳的平凡但伟大的事迹所打动,也为北京大学有这样一位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校友而感到骄傲。
执着内心的选择

    去年,我曾开车途经定西,这里山大沟深、土壤贫瘠、道路崎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不会想到的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曾有一位叫柴生芳的县长为百姓脱离贫苦生活而日夜奔走着。甘肃省定西“贫困苦瘠甲天下”,交通不便和水资源匮乏是造成贫困的主要问题。电影《柴生芳》让我知道,我途经所看到的贫困景象远远没有柴生芳在那里经历的深刻和真切。柴生芳放弃相对舒适的省城工作,主动要求到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临洮工作,这是他执着于党性原则的选择。面对自己的选择,他从不后悔,选择来这里工作,就是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和沉重的责任,他深知贫困地区的百姓需要他,他的心在那里。

    衷情当地的文化

    柴生芳在北大学习的是考古专业,因此他对当地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他对临洮县的马家窑文化非常重视,从来到这里开展工作之初,就着手编制马家窑遗址保护规划,先后三次考察遗址。他积极奔走,几经努力,保护和开发马家窑遗址的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落实1000多万的保护开发资金。这是他最开心的一次,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保护与开发而形成的文化产业有发展希望。柴生芳不仅把自己的学识和专业很好地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还以国际视野和思维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如马家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暨马家窑遗址发现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和公祭老子大典等活动都在临洮举办,让临洮备受关注,这关注不仅来自甘肃省,而是整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

    支撑坚实的“脊梁”

    柴生芳心系贫困地区的百姓,让百姓脱贫致富是他的心愿,他的每一分努力都在接近自己的目标。柴生芳对于关系群众利益的事,不管多难、多复杂,他都会去办、去解决,而且办起来不遗余力、实实在在。他在定西工作的8年时间里,留下的30多本工作日记,记录的是诉求与方案,写下了170多万字,凝结的是民情与思路。为了了解基层实情,他坚持“出门招商,回家下乡”。在临洮,柴生芳除去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其余不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就是在田间地头询问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三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临洮的323个行政村落,深知要满足百姓的诉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能让当地的药材、马铃薯运出大山,他走访22个村子,用黑色的签字笔手绘“村组地图”。“地图”曲曲折折串联的不仅仅是洮县南坪镇22个散落的村子,更是百姓心中通往致富的希望。他先后六次到交通运输部汇报项目,通过自己扎实、用心的工作使得临洮县列入全国八个“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这意味着国家将投资9.75亿元用于这里的项目规划和建设,两年内将修建各类道路1100公里。这是他执着、努力并希望得到的结果。他用自己坚实的行动告诉我们,道路不论多么曲折,困难不论多么艰巨,只要有他在,就有不倒的“脊梁”在支撑。

    影片最后回顾了柴生芳本人工作、生活的录影,我看到的不再是田间地头里一个朴实的身影,而是一个追求价值,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真豪杰,然而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陇西热土……一时间我泪眼模糊,心生悲痛,然而内心却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一个个像柴生芳一样的“脊梁”,在中华民族艰难前行中,用自己的身体撑起希望。 

 

观电影《柴生芳》有感

                                             ――对外交流中心会议与交流部职员  白丹丹

    2016年6月29日下午,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生平事迹改编而成、向建党95周年献礼的电影《柴生芳》全国上映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我有幸参与仪式并观看了电影。柴生芳夙夜在公、朴实无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柴生芳是甘肃省临洮县第一位博士县长。他于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又被公派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放弃了海外和北京、上海、香港等繁华都市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放弃了省城较为优越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最终选择返回他挚爱的家乡,扎根于贫瘠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作为一个从穷困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他的朴实本色始终没有变,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没有变。在临洮工作的3年里,柴生芳跑遍了全县近300个行政村。他开门办公,接待各种上访百姓;他走村入户,体察民意,丝毫不摆一点官架子;他爱民,把老百姓的疾苦冷暖都记在他的工作笔记,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记在心坎上。心系百姓的柴生芳一刻也闲不下来,以至于春节答应其女儿甜甜放的烟花到年中还未兑现,而他多次带病工作也让他的妻子时常为其健康担心。2014年8月,连续工作17多个小时的他因劳累过度,在办公室不幸去世,年仅45岁。毕生清廉的他留下来最珍贵的遗产便是他任县长4年间写的28本、共计17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以及全县300多个行政村的手绘路线图。去世后,柴生芳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组部也追授了柴生芳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影片采用较意识化的创作手法,通过现实和过去两个时空的转换牵引,从主人公艰苦奋斗、勤政务实、访贫问苦、精准扶贫、化解民怨等多个角度,真切朴素地再现了柴生芳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不已。通过观影,我对柴生芳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深深地被他一心为党、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所感动,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并弘扬柴生芳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党忠诚、对岗位热爱、对人民群众要具有深厚的感情。影片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的有机结合,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

 

北大赤子 时代楷模――观电影《柴生芳》有感

                                       ――讲堂行政办公室职员   李宝柱

    今年七一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学校在讲堂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一项就是由北大校友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柴生芳》全国上映仪式。我有幸作为一名会议活动业务联系人,也是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柴生芳是北京大学1990届考古系本科校友,生前是甘肃省临洮县第一位博士县长,2014年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诱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5岁。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充满了正能量,是北大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和北大全体师生的荣耀。柴生芳生前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心中只有集体、只有百姓。因为工作,长期与家人分离,甚至在除夕夜都不能团聚在一起。临洮县在他的带领下,道路一条条多起来,人民的生活也一步步走向富裕。在影片的最后,当看到临洮县的群众万人空巷自发送别柴县长,我非常感动。这是他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时刻心系百姓的回报。

    柴生芳是“两学一做”的生动典型,我们应当在优秀校友的感召下,努力做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入党的年轻员工,结合自己在这次影片首映活动中的服务工作,我有很大的感触和收获。学校选择在讲堂举办首映活动,时间紧迫,任务重大,我第一次接到校办预定场地的电话时,已经离首映举办时间不到一周了。协调场地之后,我就着手与校办负责老师联系整个活动的布置和环节,梳理各个流程,制定详细的工作通知单,并根据讲堂多年承办活动的经验给予诸多建议,努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避免因考虑不周出现工作失误。    

    此次活动涉及到党校办、学工部、影视剧组多个单位,所有印刷品的制作、嘉宾名签的制作、校内路标的摆放、装资料袋等等全都由讲堂一并承担下来。我心里一直想的就是能够为学校服务好,哪怕我们工作杂乱些、累一些都是应该的。讲堂还主动利用门前展板、电子屏等进行活动宣传。活动当天,服务、会务人员协作,完成1000份材料分装发放;技术人员进行设备调试,安保、保洁等各岗位工作人员也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师生观众和主办单位留下了良好印象。 
    在日常工作中,我负责承接讲堂对校内外的各项业务活动,这要求我工作必须细致、认真。因为整个活动可能会因一点疏忽造成重大失误。多年来,我不仅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还要多动脑,勤思考,站在讲堂和主办方的角度上考虑,要合理安排,保证效益,避免浪费。一次次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岗位。我希望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师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也会努力向柴生芳同志学习,一心一意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合格共产党员。 

 

电影《柴生芳》观后感

                                             ――中关新园康乐部经理助理  李巍

    7月1日,我观看了电影《柴生芳》。电影通过柴生芳先进事迹描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应该在社会中和工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和党员的定义,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在百姓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习柴生芳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苦干实干的精神。

    柴生芳同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工作的机会,回到生他养他的陇原大地工作,并从省直机关申请到甘肃贫困地区工作,先后在国家重点扶贫县陇西、安定和临洮任职,一干就是八年,这是很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木生芳”,柴生芳把自己的名字分解写在一本日记的扉页上,并多次向周围朋友解释说,此木生芳,那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这是一个朴素的使命追求,他用一生去践行,做得朴实无华,却又轰轰烈烈。他为民、务实、清廉,坚守信念理想,踏实努力肯干,最后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诱发心源性猝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有柴生芳这样的情怀,把精力放在为群众服务的有意义的实事上,这样的人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柴生芳同志正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共产党员,在当今的组织工作中,柴生芳能够摆脱利益诱惑,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们的时代出现了不少腐败官员,他们如果能够在思想意识上多点柴生芳同志的奉献精神,可能就不会走向违规违纪道路。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我也要在集体中、在对客服务中坚持发扬这种精神。作为一个有志愿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积极分子来说,我与柴生芳同志的差距还很远,但我愿意从点点滴滴中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工作做起。我相信,只要心中有这种愿意为北大师生服务、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愿望,我终会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