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会议中心第四党支部党员、积极分子来到北大红楼参观,感受红楼百年历史,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本次活动是会议中心党总支“两学一做”主题党课“红楼寻根,习在未名”的延续。参观之前,党员和积极分子们观看了一段纪录红楼历史的短片,北大红楼于1918年建成,曾是北大校部、图书馆和文学院所在地,这里曾经发生了影响深远的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精神、北大精神的发源地。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从这里发源;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第四党支部合影
在蔡元培校长的塑像前,党员、积极分子们驻足致敬。蔡元培校长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红楼一层曾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所在地,李大钊时任图书馆主任,在这里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曾在红楼的图书馆担任助理员,在红楼的熏陶和浓厚文化的滋养下,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教室复原展厅,鲁迅先生的板书仍在,在此授课6年,他用渊博的学识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的知识青年,而他设计的校徽,至今为北大沿用。

参观红楼
参观中,支部党员、积极分子认真记录、拍照,进一步了解了北大早期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支部书记杨晓雨希望党员、积极分子们铭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热爱北大,立足本职,深入结合“两学一做”的要求,用自身的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北京大学工作人员,为国家和学校的建设贡献力量。
博士学位名单(校本部752人)[200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