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中心成立20周年专题讲座文稿

日期:2019-06-22 信息来源:
 

庆祝北京大学会议中心成立20周年

铭记初心 砥砺前行

浅谈走过会议中心20年的点滴感悟

范 强

2019年6月19日

 

    今年是会议中心成立的第20个年头。按照中心主任班子给我的任务,作为庆祝会议中心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一项内容,也是会议中心中高层管理干部系列培训第九讲,与大家进行交流。

    从1999年建立至今,会议中心经历了20年不平凡的发展进程。在学校领导关怀、全校各单位帮助和广大师生支持下,经过中心所属各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会议中心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面临不断增加的困难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实现会议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既是完成服务学校一流建设重大使命的需要,也关系到中心整体和所属每个单位、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充分利用成立20周年这样一个对我们自身来讲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和自我提升的宝贵契机,总结经验,宣传成果,传承精神,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推进发展,对更加清醒、坚定、稳健地走好下一个20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我这一讲为即将进行的研讨、交流、总结活动做铺垫,抛砖引玉。题目是铭记初心砥砺前行,看起来有些大,不知从何谈起。加一副标题:浅谈走过会议中心20年的点滴感悟。其中要点,一是作为会议中心组建、运行20年来的亲历者的我走过,从个人主观角度来讲;二是仅为点滴、浅谈。分两部分:讲一些情况,谈几点感悟。

 

    一、会议中心的缘起与发展

    会议中心诞生的首要动因,是北京大学开启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会议中心是北京大学启动“985工程”、开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初期,为更好地适应学校一流建设需要而设立的。

    1998年5月4日,时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党和国家第一次正式发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庄严号令,是向全世界宣告的国家重大决策,也是北大师生热切期盼实现的宏伟目标。

    早在1994年7月,北京大学第九次党代会就提出创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宏伟目标,决定启动筹备百年校庆。一流大学建设须靠国家推动、全社会支持。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8年,顺应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利用百年校庆有利契机推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一流大学建设,作为百年校庆的重要目标,“北大搭台国家唱戏”,努力使北大校庆成为实际上的国家行为。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大、清华开始实施。2014年,习近平:“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上第一个北大。“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一流大学建设又一次彰显北大与国家发展的紧密关系和独特作用,引领先进走在前列的优势与传统。

    世界一流大学最突出的标志,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处于全球公认最高水平。为了满足一流建设的迫切需求,学校工作要全面快速提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国际化程度”,指一个学校总体的全球影响力水平,主要从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显示度等指标进行比较。涉及学者、学生国际交流情况,外国学者来访、任教,外国留学生数量、来源、学科、学历学位,本校教师学生出访交流、参加学术活动、合作研究、联合培养、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情况和水平构成公认的大学国际声望等。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具有相当高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

    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支撑保障条件,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非常重要,专业化保障服务也不可缺少。之前校内没有类似功能的专门机构,学校决定整合当时校内承办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与外事接待服务方面的优势资源与从业队伍,组建一个新的单位,搭建全新的高水平国际化保障服务平台。会议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组建之初学校确定会议中心的性质: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多功能专业化服务实体。有两个基本点:

    其一,会议中心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实体,这是就管理体制而言,即“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优势是这种既非完全事业单位、又不同于纯粹企业、处于“中间地带”的性质,使会议中心能够较好地摆脱事业单位的束缚与困境,又避免了纯粹企业过于商业化的倾向与弊端;能够较好地处理接受行政领导支配与实现有偿服务的关系;以有偿、低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方面、不同活动的需求。与学校一般服务型后勤单位相比,会议中心作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服务实体,能够在保障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需求基础上,通过合理经营尽可能多地创造效益,实现自我积累和发展,使会议中心在承受压力的同时获得发展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最终使学校更多获益、单位和个人都得以在新机制中焕发生机。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实体,是高校专业化服务保障部门改革的一种尝试,与当时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向社会“一化了之”,而是立足校内,确保学校的主旨与利益,确保资源的成功整合与持续发展,既最大限度减轻了学校行政事业负担,又有力推动了会议中心这样的专业化部门在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经营方式、竞争能力、质量标准上尽量与社会先进水平接轨。

    其二,会议中心是多功能专业化服务实体,这是就工作职责而言。多功能专业化在当时指会议中心要承担三大类工作任务:承办各类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为留学生、专家和中外宾客提供接待服务。会议中心的工作职责突破了传统的“会议”概念,极大丰富了与“会议”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内涵,明显区别于一般的高校后勤接待服务;充分借鉴方兴未艾的社会会展行业的理念与经验,将先进的全过程、复合型、立体化“会议”开发管理理念与专业服务品质引入校园,在北京大学特定环境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会议中心”的定名当时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颇具远见(当时社会、高校几乎未见“会议中心”;常见的有学术交流中心、会议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引领了全新“会议”组织机构概念,为北大“常为新”优良传统的又一体现。

    1999年9月8日学校以校发[1999]133号文宣布成立会议中心。经过学校组织的公开聘任,9月16日决定我为会议中心主任,负责筹备组建会议中心,开始起草组建方案;11月16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批准会议中心组建方案;12月9日完成副主任聘任工作,决定朱宏涛、陈振亚、张胜群为会议中心副主任。

    根据学校决定,组建时会议中心由对外交流中心、百周年纪念讲堂和勺园三个部分组成、以不同的形式进入。1993年6月成立的对外交流中心机构和人员从原隶属的国际合作处剥离出来,学校批准将理科楼群中约1,500平方米场地作为对外交流中心管理的会议场所,完成内部装修后于2000年5月正式接手(后因学校对外工作需要于2002年命名为英杰交流中心);采用面向全校公开招聘方式,以原工会电影队、党委宣传部广播站工作人员为主组建了全新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员工队伍,2000年4月正式接手除多功能厅以外基本完工的讲堂;成立于1981年12月的勺园机构和人员整建制转入会议中心,成为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勺园的进入使得全新会议概念和接待服务体系更为完整健全。会议中心整体自2000年1月起开始运行。

    综上,会议中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与北京大学一流事业紧密相连;是学校一流建设、内部管理体系和机构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按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理顺体制,更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强服务功能)组建运行的。会议中心是应一流建设而起,顺改革潮流而生,肩负服务一流使命而来,具有纯正鲜明的红色基因。20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在“建一个什么样的会议中心”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准确定位与明智选择;2003年中关园项目发展机遇的重大选择与之前主导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会议中心的缘起也与讲堂管理归属有关。讲堂前身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饭厅、八十年代大讲堂。1996年五四青年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大讲堂做报告时提出北大应该有个好的礼堂,并要求外经贸部帮助在海外筹款,作为新建启动资金。1997年5月4日百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时奠基开工,用了近三年基本建成(多功能厅至2005年完工启用)。在讲堂筹建过程中,学校领导就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问题进行研讨、征求意见(怎么管、谁来管)。我当时明确提出应是学校行为,站在学校全局来管、首先保障校级活动、满足全校使用需求,不能由某些使用单位所有,后被采纳。组建新机构代表学校管理新讲堂是设立会议中心的早期发端,讲堂成为构想中会议中心最早进入的组成部分。因此,会议中心的设立,既有一流建设的宏大背景,又是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实际需要;经过不断研究、逐渐扩展,形成最终的组成格局。

    20年来,会议中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收获了丰硕成果。通过截至2018年底的一些数字来看,只是粗略归纳、非精确统计,主要表示发展状况、达到的数量级。

    员工队伍:从最初400人不断增加至目前的1000人。结构明显变化,事业编制员工从近50%减至不到7%;素质大幅提升,大量年轻有为、具有较高学识和丰富行业经验新人加入。

    基础设施:初期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目前超过21万平方米(曾达到23万平方米,两座楼三个餐厅学校改做他用);其中17万平方米是会议中心亲手建成的。

    举办活动:各类近9万场次(会议、交流、演出、电影、接待等)。

    服务对象:参加活动、接受服务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高层次活动与重量级嘉宾云集,包括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历任总书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李克强在内的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多位国际政要、学界泰斗、社会各界名流;服务对象高度国际化,宾客遍及世界各地,2018年中关新园留学生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与会者来自121各国家和地区,2018年仅中关新园接待入住的境外宾客护照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营效益:完整运行第一年2001年会议中心收入4080万元,2018年28058万元,是2001年的6.9倍;2001年会议中心利润1022万元,2018年8477万元,是2001年的8.3倍;累计收入23.6亿元,利润7.1亿元(前十年为5.3亿、1.3亿,后半程提速给力),以多种方式回馈学校超过5亿元(包括上缴利润、偿还借款、减免收费与补贴、改造投入等)。

    经过20年发展,会议中心在积极探索高校环境下以企业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织专业化服务新型模式的成功实践中,忠实履行学校规定的工作职责,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基本满足一流建设当前阶段学校和师生的服务需求,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稳步提高,认识把握工作规律更加准确成熟,适应性、承载力显著增强,经营效益稳中向好,品牌效应愈加凸显,内部建设日臻完善,队伍素质不断优化,融合度、凝聚力持续提升,整体长远发展思路更为清晰,呈现着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今天的会议中心,已成为北京大学一流建设支撑保障体系中独具优势的有生力量,整体综合实力与核心特色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单位中保持领先水平。

    会议中心通过自身20年的努力,为北京大学一流建设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积极贡献;会议中心的显著进步与可喜成果,也是北京大学一流建设成就难以分割的组成部分。

    这些成果是全体会议中心人努力拼搏奋斗得来的、是实干出来的,应当倍加珍惜,认真总结,发扬光大。

 

    二、20年来几点突出的感悟

    走过了会议中心20年,感悟很多,就其中较为深切和重要的与大家交流;仅出于个人角度,相对中心主任班子而言,为“非官方”;正式、权威的全面回顾总结留待张主任、中心主任班子来做。

    我深深感到,会议中心能够成功走过20年,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积极努力:

    (一)始终自觉秉持根本宗旨坚持基本原则

    会议中心的根本宗旨: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会议中心的基本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两者发生矛盾时以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也可表达为两个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为先)。

    首先,关于根本宗旨

    创建伊始,学校明确提出会议中心的宗旨:要与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适应,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学校的准确定位明确要求,强调了会议中心与北京大学一流建设的紧密联系和对学校的从属关系,提供了会议中心以北京大学为背景生成核心理念、产生不竭动力的坚实基础。

    对这一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与准确表达有个渐进过程。中心成立10周年之前逐渐形成十二字内容,最初是两个“服务”,后开始提“服从学校大局”;10周年时正式将“服务”改为“服从”,总结会议中心10年发展取得成果主要原因:“第一,准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会议中心与学校的关系,坚持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的根本宗旨,坚定地将为学校创建一流提供优质专业化服务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争创一流会议中心”奋斗目标。至今还有混用现象,建议严格规范,尤其是作为宗旨内容表达时。

    实践中逐渐感到,仅是做到服务,不足以全面准确表现会议中心与学校最本质的关系,有局限性;“服务”与“服从”一字之差,有着质的不同。在会议中心与学校的特定关系中,最为核心、决定性质的是从属地位、服从使命和执行责任,其次才是做好服务、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强调服从,比只讲服务更能从根本上厘清、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是做好一切服务的基础;服从不到位,会迷失服务方向、折损服务价值,甚至失掉服务机会;服从引领服务工作、包含服务任务,真正的服从最终要以满足需求的服务来体现和支撑,以服务品质来兑现和检验;做好服务工作,满足学校和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会议中心的天职,对学校的服务,则首先是服从,在服从前提下做好服务。忽略了服从,很可能失去对大局的高度关注、敏锐觉察和及时跟进调整。停留在惯性思维的服务,不见得是学校最需要的、不一定会被认可。对学校从“服务”上到“服从”,是认识水平新的高度,自觉程度新的进步,理解力执行力新的提升。应当认识到,会议中心20年的成功是在服从前提下的成功,20年的发展是在服从基础上的发展。

    近年来强调服从的必要性紧迫性愈加凸显。随着一流建设的加快推进,学校会在基本保持会议中心职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情况下,不断根据大局需要给会议中心提出新的要求发出严格指令。20年来已发生多次,有些是要求会议中心增加新任务扩大地盘的,如中关园项目、守仁中心、近期又接手一些特定服务设施等;有些是对会议中心的设施用途、服务对象做出调整的,如勺园1、3、4号楼接待国内学生、6号楼服务燕京学堂、中关新园接待国内研究生、开设教工餐厅等;有些是要求会议中心做出牺牲的,如交出北招、勺园5号楼和三个餐厅,尤其是近年新形势下对举办活动的新要求、严格控制校外活动租用场地、限制对外售票等。

    面对这些,首先要解决的是“服从”问题。为了学校大局,20年来会议中心坚持忍辱负重,多次忍痛割爱。时至今日,已不是一般的“要不要”、“能不能”服从的问题,检验的是服从的实际水平,要看对服从要求的理解深度、对服从任务的执行程度;如果不能彻底想通悟透,走了弯路还是要服从。要不断强化对会议中心与学校密不可分关系和从属地位的认识,在班子和骨干中形成高度共识。要切实厘清“服从”与“服务”的内在关系,厘清学校整体发展与会议中心局部发展的有机联系,进一步筑牢“服从”根基,不断夯实“服务”功底;要时时自醒,我们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工作状态是不是符合日益严格的服从大局要求,能不能适应不断提升的优质服务需求。

    第二,关于基本原则

    坚持“两个效益并重”原则,是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和下属机构,会议中心首先要做到服从学校工作大局、满足师生服务需求,确保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单纯讲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作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会议中心又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经营、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来保持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对会议中心工作成败的核心评价标准,是能否在坚持为学校创一流做贡献中持续实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对“两个效益并重”原则的认识水平、执行程度,决定着会议中心与学校的关系和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两个效益并重”原则坚持的水平,充分体现组织忠诚度和定位准确性。因此,坚持两个效益并重,始终优先确保社会效益,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争创最佳综合效益是会议中心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在稳定运行基础上不断优化、争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会议中心20年来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都经历和反映了对两个效益关系的正确认识和精准处理。坚持两个效益并重,是会议中心20年来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成果之一,是会议中心与其他单位相比,在服从意识、执行能力、服务质量、效益水平等方面更具特点与优势的显著标志之一。

    20年来,在会议中心的经营、效益问题上,不断遇到难题、质疑和挑战。当年我应聘主任面试中唯一问题是讲堂收费后学生能否进得去;会议、会场实行有偿服务(较之餐饮住宿)的艰难;收费“贵”的抱怨;教代会上对上缴数额的不满等。多是由于外界(校内单位、师生)对会议中心很多情况缺乏了解,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不断上涨的人工、能源、物料、维修改造等带来的巨大运行压力、回报学校惠及师生的多种形式和总量等;也有些是有所了解,但出于各种心理、意识或偏见(停留在传统行政化管理模式、计划体制惯性思维、莫名优越感、自身实际利益等),反映出校园与社会的本质差别。好在通过努力不断得到解决,不可能根本解决,没有万全之策;出路只有在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的同时更加专注投入地做好自身工作,不断以优质管理与服务赢得公正的评价,获得逐渐优化的外部环境。争取经济效益不能有损社会效益,反之,突出了社会效益往往会有利于获得经济效益。

    综上,秉持“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根本宗旨、坚持“两个效益并重”基本原则,是“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这一组织完整概念的性质、定位所决定的(八个字不能断开,重心在前,无论如何表达心中一定要有);根本宗旨与基本原则都有着深厚背景与深刻含义,两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服从、服务是最根本、也是最具体的社会效益,服从、服务做得好,一定能获得实在的经济效益;根本宗旨与基本原则共同构筑了会议中心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这两者不是可有可无,是必须坚守的,不以会议中心的主观意愿与自身利益为转移;不能仅是被动接受,勉强执行,应成为强烈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做好了终会获益(更多根本、长远利益)。会议中心的优势应当也必须表现在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同心同德,自觉坚持站在学校角度、从大局需要考虑问题,坚持符合学校、师生需要的工作定位和经营理念;认真总结满足校内专业化服务需求的独特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硬件设施的专业化程度,在为学校和师生提供高品质、有特色服务的同时争创经济效益新高。

    不排除在坚持根本宗旨与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下表达诉求、争取条件、请求支持、据理力争、维护利益,多年来一直这样做,常有很好效果;但不能触碰、更不能突破底线伤及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会议中心有改革起步的红色基因,有勺园、大讲堂、交流中心先前的优良传承和中关新园的更好发扬,有20年来的坚守实践,两者是会议中心“最鲜亮底色”,已成为会议中心生存的深厚根基、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始终积极致力打造新型支撑保障平台

    会议中心组建时起,就纳入学校改革中构建的大后勤系统,2013年起成为新的后勤五大中心之一(之首)。对此,一些同志不时流露出想法,感到会议中心的工作性质、业务领域、运行模式等与后勤有很多不同,有些还有较大差别;不甘、不乐于自己成为后勤。

    对后勤工作、尤其是对北京大学争创一流进程中的后勤工作应有正确认识。

    首先,所谓后勤,从广义上讲,相对一线,都是后勤。为了保障学校尽快尽多地创造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大量管理、服务工作都要充当好后勤角色,做好后方支援一线的工作。邓小平非常重视后勤工作,他复出工作后自告奋勇分管教育和科技,多次表示“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要求后勤工作者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高尚品格。“要甘当无名英雄,勤勤恳恳,热心为大家服务。” 1977年9月邓小平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指出,“大学里应当有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人,把这方面的工作管起来,使教学和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不要让他们为了设备和工作条件问题到处奔跑”。

    创建一流大学犹如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少数最后成功登顶的登山英雄身后,有大量不知名者为之贡献、甚至牺牲;冲击世界一流大学顶峰需要强大支撑保障,更需要传承发扬甘为人梯精神;会议中心多年倡导的、最早出自对外交流中心的“我搭台您唱戏”理念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会议中心根本宗旨、基本原则体现的也是这种精神。

    其次,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一流后勤、一流品质的支撑保障平台。这种新型后勤不能限于传统后勤,以满足生活需求和设施运行维护为主要服务内容、以密集型体力劳动为主要形式、以劳务性人员为主的队伍来实现,而要在做好做精传统后勤各项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传统后勤缺乏的、学校一流建设迫切需要的业务领域(更为紧密联系直接服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在助力北大学者高水平学术成果展示与高层次对外交流、高雅文化艺术校园建设与学生高素质培养、高水准海内外宾客接待与师生生活精品服务、高端大型会议策划运作组织、国家级涉外型来访接待保障、超大规模多功能公寓园区管理运营等方面(都具有后勤服务性质,超出传统后勤范畴,比会议中心初期三大任务有新的深化与拓展),充分体现北大特色凸显会议中心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优势,同时更好吸收社会的会展、演艺、酒店、餐饮、物业等相关行业成功经验,力争部分专业更多机会直接深入一线,与主力进入同一战壕并肩作战;以此为引领,组织带动中心整体优势,体现满足一流建设需求的北大后勤支撑保障平台的价值。20年来一直为此努力,多有建树,现在有更好条件,应更多发挥。

    关键不在于在不在、从事的工作叫不叫后勤。要正确认识后勤,更新后勤理念,丰富后勤内涵,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心理定位、使命定位、功能定位),对践行服从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发挥专业优势有重要积极作用;要甘于、乐为后勤,又不局限于传统后勤,做新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老后勤优秀品质,借助身在后勤的有利条件推动自身工作。一位著名高校的老领导对后勤工作评价和要求是“后名实先,勤必有为”。王仰麟副校长多次讲会议中心是“高大上”,是鞭策,更是要求。“高大上”原意“高端大气上档次”,对会议中心来讲,应是高站位高水准、讲(服从)大局、力争上游,在满足一流建设需求的高品质专业化管理服务上引领示范,当好排头兵,不负重托与众望。

    (三)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践行积极务实发展理念

    会议中心运行初期面对的实际状况是,所属三个单位存在较大差异。基础与沿革(勺园19年,交流中心7年,讲堂全新);队伍规模与结构(2000年勺园390人193人校编,完整运行第一年2001年讲堂27人8人校编,交流中心17人3人校编);经营规模与效益水平(2001年勺园收入3600万元利润900万元,讲堂收入290万元利润60万元,交流中心收入190万元利润62万元);承担工作分属不同业务领域,管理服务规律不尽相同;独特的三合一功能构成,尤其包含讲堂这一校园文化艺术中心,没有可资借鉴先例;高度分散布局带来管理、联络上诸多不便。同时,新机构急需尽快体现改革与组建成果,完成近期任务,为中心实力增强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我们坚持从实际状况和工作需要出发,以“实力为要、发展为先、不拘一格、积极实践、注重实效、成果检验”为原则,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从开始运行时起,将主要着力点放在推进和优化各单位的工作,以确保稳定运行、满足服务需求、有利快速发展为第一要义。中心主任、副主任分别兼任三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将管理中心下移,便于抓好抓实各单位工作;较长时间中心层面不设实体办公机构,行政事务、财务管理均依托勺园进行。在确保根本宗旨、服务理念、效益原则、发展目标等重大基础性问题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不搞管理上的“一刀切”,不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不急于出台过多中心层面制度,充分尊重各单位原有工作基础和专业规律,给予各单位发展业务、提升效益最宽松的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为了延续原有优质品牌,经学校批准保留使用“对外交流中心”名称(原计划设“会议与学术交流部”);面对中关园项目更为特殊的背景与需求等诸多新问题,以更加务实的思路、最为有利的方式组织队伍开展工作,助力中关新园快速崛起,尽早产生效益,尽快实现学校预期。多年实践的结果,各单位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夯实了各自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会议中心整体实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提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宝贵贡献。

    会议中心的20年是各单位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的20年,也是在中心整体框架下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升的20年。离开了各单位的艰苦努力和共同奋斗,就没有会议中心整体的稳定运行和不断提高;坚持以做好各单位工作为基础,大力支持各单位保持特色增强实力,会议中心以各单位不断发展的实践成果成就了20年来的整体发展。

    会议中心一直坚定奉行的以我为主、积极务实的发展理念,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高度一致。改革开放有三条经验——“猫论”、“摸论”、“不争论”。“猫论”:被邓小平运用的民间谚语“不管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发动经济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摸论”:陈云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讲:“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2013年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的文章《遵循“四个坚持”的改革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是对脚踏实地、尊重实践、从实践中摸经验摸规律,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推进改革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陈振亚主任在10周年研讨文章中将会议中心当时做法称为“顺其自然,摸索前进”。“不争论”:邓小平南方谈话:“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大到国家改革,小到单位发展,都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的重要原则。

    同时,我们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加强会议中心整体的集中统一管理,不断强化整体意识,增进单位、员工之间的相互融合,统筹推进发展,加强内部协调,规范对外形象,更好体现整体综合优势。不断强化中心主任班子成员的整体责任意识,明确每位成员对中心工作的分工责任;严格中心对干部任用、机构设置的管理权限;2008年4月中心办公室开始实体运行,加强对中心行政、人事、信息等工作的统筹协调;2008年12月增设主管财务工作的中心副主任,开始整合中心财务工作,加强集中管理和内部控制;2008年开始健全中心整体统一进行的年度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召开工作总结会,汇报中心和各单位年度工作;先后评选表彰“会议中心先进集体”和“会议中心优秀员工”,设立“会议中心奉献奖”,均作为加强中心整体建设重要举措延续至今。

    近年来,会议中心在加强整体统筹管理方面取得更多可喜成果,陆续出台中心层面40多项规章,制定并完成了《2018发展计划》,建立了统一的薪酬体系,财务整体统筹管理正在推进,中心综合办公室协调内部、规范对外的效能显著增强,还有更多问题通过执行《2023发展计划》深入研究逐步解决。面对社会、学校大环境的新变化、高要求,面对今后可能随时出现的对中心整体或某些组成部分的新挑战、再调整,越来越需要会议中心在总体构成框架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保持现有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以中心整体为平台、以中心综合实力为依托进行统筹协调、支撑互补,实现整体综合平衡、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会议中心发展到今天,过去近20年基本以所属单位为主进行相对独立经营活动、各单位均有能力自行解决服务需求与经营效益矛盾的局面发生变化,需要也应当在中心大框架下统筹协调妥善解决各单位之间发展与效益不平衡的问题;实现中心实质性整体统筹管理的要求是必然的、紧迫的,方向是明确的。

    会议中心有秉承宗旨接受使命的历史缘起,基于当时实际情况的有机组合,各单位历史地走到了一起,成为会议中心整体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整体的发展基础,经历了符合过去阶段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有定力、也一定有能力在中心发展历程、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切实加强整体统筹管理,这是会议中心当前阶段和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最优出路。统筹的基本原则是在新形势下更好适应会议中心“双一流”目标要求;检验标准是会议中心综合实力得到更为充分体现,影响力提升、贡献度提高、凝聚力增强;底线是不能失掉或削弱自身的优良传统、专业优势和独特风格,哪怕仅是一个所属单位拥有的、代表的。

    几年前一篇报道中写道:“会议中心四个单位如四根支柱自西向东矗立于校园内外,虽然成立时间长短不一,虽然主营业务各具特点,但在会议中心的统筹领导下,四方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传承发扬中心优质服务理念,无论是外国政要来访、学校春节团拜会等重要接待,还是学生住宿用餐、文化活动等日常服务,都以“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作风认真对待,精诚合作,组成一条优质服务链条,显示出会议中心整体接待服务的高水平,共同承担起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主战场,服务广大师生物质文化生活的重任。”

    期望并相信通过执行《2023发展计划》以致更长周期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在中心班子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心层面运行管理组织架构更为健全合理高效,各单位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彼此支撑、合作共赢、互惠利互、一致对外的良好关系,凝心聚力打造会议中心整体和谐健康发展、责任与利益相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四)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确立争创一流奋斗目标

     追求卓越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会议中心坚持根本宗旨、推动自身发展重要的精神内涵与行为准则。20年来,会议中心始终与北京大学争创一流的伟业同心同向同行;成立10周年时提出了争创一流会议中心奋斗目标,从《2018发展计划》到《2023发展计划》,总基调、主旋律都是在服务北京大学一流建设中,争创一流会议中心,即会议中心的“双一流”奋斗目标。在此总目标统领之下,近年来会议中心传统优势业务领域继续稳定发展、不断提升品质丰富内涵,同时积极进行了诸多新尝试、出现不少新亮点。

    对外交流中心在学校国际学术交流和重大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各类活动、尤其是超大规模高规格国际学术会议筹办组织水平大幅提升(2000年8月承办的第17届拉曼光谱国际学术讨论会,613人与会,海外代表400多名,是当时我校自己申办并组织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2014年承办中国化学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8000余人参会;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7000人注册5000人与会),对从申办初期开始直到完成善后全过程的运作规律把握更加准确纯熟,各环节管理日趋严谨规范,与国际化主办方学术团队联系配合更加紧密自信,协调统筹各类资源能力显著提高,网络等新技术利用不断加强(自主开发会议注册系统,搭建在线支付系统)。承办会议评价从“胜过上一届”、是“所参加过的最好的国际会议之一(空前)”,到多次获得“难以超越”的赞誉(绝后)。英杰会场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引领先进,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保持学校重大活动场地当然首选(中央领导视察座谈、外国政要来访接待、校内重要会议活动等)。

    讲堂突破一般校园剧场定位,致力打造符合北京大学一流水平的校园文化艺术中心。面对清华等院校不断加剧的竞争态势,坚持“两堂”并举,五四交响音乐会、新生交响音乐会等支柱型品牌项目稳定延续,以中央芭蕾舞团为首的优质合作院团阵容不断壮大,相较绝大多数高校蜻蜓点水式的“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早已常在北大扎根讲堂;重新定位充实内容开启素质教育课堂崭新系列,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建实践基地,彰显美育理念和育人功能;连续引进欧盟艺术影片,拓宽片源渠道丰富放映品种;完成大、小两厅改造工程,显著提升演出品质;成立合唱团和剧团自主进行艺术创作与生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讲堂出品”首开国内高校先河;开发新媒体资源推出线上售票和交流平台,面向新生举办讲堂开放日,试行学生特惠票办法,进一步密切与校内单位和师生沟通互动。

    勺园与中关新园,业务领域高度重合,各具优势与特色,彼此促进错位互补发展。共同将先进的社会酒店管理规范、服务理念与会议中心多年校园接待服务经验有机结合融通运用,定位不评星的星级标准、提供不挂星的星级服务。勺园西餐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补齐会议中心餐饮长期的短板,7号楼设施改造面貌一新;中关新园智慧客房系统提供时尚体验,园区运行十年来八次荣获“海淀区涉外宾馆饭店先进单位”称号。两家都将接待理念、丰富资源与学校“服务育人”工作要求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方法,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全新的海内外师生温馨家园。大力开发运用新媒体平台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加强中外学生公寓服务管理和文化建设;举办中外师生新春联谊、端午、重阳、中秋等佳节活动、“三八”、亲子校园烘焙、中华传统美食品尝等主题活动,走进附中附小课堂传播西餐文化。中关新园借鉴国外大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组建留学生RA委员会,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留学生公寓全面使用面部识别门禁系统,营造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学习生活环境。

    从以上这些碎片化的情况,足以看出近年来会议中心在“双一流”进程中的努力与成果。几点感受与建议:

    第一,坚持定位卓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会议中心只有定位卓越、不断超越,才有可能适应学校一流建设不断提出的服从要求与服务需求。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崇尚卓越的工匠精神,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会议中心优良传统、团队素质、专业优势和品牌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在日复一日坚守中不断打磨、努力提升。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不懈抠每一个细小环节,抓每一项具体流程,把每一道质量关口,精耕细精雕细刻作才能出上乘产品。坚持追求完美的真谛应是追求目标的卓越、过程的完美。

    第二,发扬“搭台精神”践行“六星理念”

    均源自交流中心长期成功实践。“我搭台您唱戏”:交流中心的初衷是以组织承办会议的功能和经验,承担会议前期筹备阶段大量事务性工作,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助力我校学者有信心有能力承接国际学术会议,吸引更多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提高我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数学学院应隆安教授说:“国际涡方法大会多次提议在中国举办,但我一直推辞,担心办不了。现在有中心的支持,我就可以申办下一届了”。胡德琨教授也曾感慨道:“去年我办会,一年没有做学问,还累得掉了一层皮。今年由你们承办,会议主席还是我,不但顺利地举办了会议,研究项目还出了成果。”国际物理学界的拉曼光谱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各国纷纷争办,60年没有在中国举办过。会议执委会要求举办会议的大学必须有会议中心和相应工作人员,并要求提交曾经举办过大型国际会议的证明,在交流中心协助下北大申办成功,足见搭台的重要作用。

    推而广之,会议中心争创一流的根本目的与主要任务,就是为学校一流建设做好搭台的服务工作。要主动自觉跟进一流建设对搭台的新要求,开掘新内涵、增长新本领,展现新作为;要努力培养会议中心各业务领域的专家、团队(能更好把握学校、学者、师生、宾客等各方面搭台需求;能优质高效组织完成搭台任务)。“六星”:要弘扬多年服务工作优良传统,着力“客户需求先见能力”的培养,逐步使会议中心整体工作全面达到“服务于客人开口之前”的境界与水平,点亮比五星级服务多出的一颗星,使服务对象更多感到“心头一热”(超乎预期喜出望外)。努力使“搭台”、“六星”这样源自一线的成功理念服务经验成为整个会议中心管理、服务的基本要求、共同追求。要做到须德才均备,有理念境界、有本领能力。

    第三,充分发挥会议中心整体综合实力优势

    会议中心最为突出的优势是整体综合实力优势:多个强势专业有机组合;核心优质专业特色鲜明。在推进“双一流”进程中,应着力加大核心专业引领作用(比较而言,与学校一流建设出成果、出人才核心任务的关联程度更高、师生对支撑保障要求的迫切程度更高、会议中心独特优势的体现程度更高的专业领域);已有多次举办重要会议、活动成功体现。要加强中心优质资源的梳理整合和内部协调,主动以中心整体实力对接学校、师生服务需求,更加充分地以会议中心综合优势和整体实力服务学校一流建设。会议中心过去一直对外介绍为“北京大学精品接待服务基地和展示对外形象窗口”,是否可为“北京大学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平台与涉外精品接待服务基地”。

    前不久刚刚发布的《北京大学国际发展战略》,对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在国际化维度上做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着力构建北大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智识高地和学术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特别是科研国际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深化与全球高校、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开源办学、开放发展;扩大高层次国际学生规模,优化国际学生生源结构,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广泛吸引顶尖高校优秀学生来校交流研习;努力锻造具有卓越国际交流能力的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队伍,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效能。其中虽未直接提到会议中心,但很多内容和要求都与会议中心工作领域、与发挥会议中心综合优势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应及时跟进、主动作为。

    (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组织文化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会议中心的重要职责,既要服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大局,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也要坚持在会议中心内部建设中以立德树人的要求打造自身队伍,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与学校总育人目标高度一致、不能例外的;不仅对学生,对青年人、全体人都一样;否则会打折扣、出问题。立德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发展人。多年来会议中心一直为此努力,近年更有加强。

    第一,积极倡导核心价值观

    在总结提炼各单位不同表述的精神追求、文化理念、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我们在10周年时将会议中心核心价值观归纳、概括表达为“忠诚、重德、敬业、尽责、勤勉、精细、友善、自律”16个字。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是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近10年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广、强化,引导全员逐步形成共识,得到较高认同。会议中心核心价值观与后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吻合,说明在主要方面基本准确适当。会议中心核心价值观每两个字的主要含义有16个字扩展内容:

    忠诚:热爱国家,服务北大,中心为家,知恩图报 

    重德:诚实守信,光明磊落,品行端正,自强不息 

    敬业:服从大局,珍惜岗位,服务至上,优质高效 

    尽责: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坚持原则,勇于担当

    勤勉:执着勤奋,踏实刻苦,积极进取,不断超越

    精细:严谨务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友善:以人为本,奉献爱心,团结互助,和谐共进   

    自律:遵纪守法,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崇尚慎独  

    相比国家层面对全体公民的要求,会议中心核心价值观更为具体、详细,针对性更强些。强调“尽责”:要求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突出“自律”:提倡崇尚慎独,以自律的最高境界,在无人监督时候能慎重行事,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

    会议中心核心价值观是会议中心成员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涵盖、涉及了作为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基本职业道德和思想、事业、能力的应有追求,也是会议中心作为一个组织实现发展目标、处理内外关系、解 决各类矛盾的基本准则,表明会议中心对上级领导、服务对象和全体员工的应有态度,在价值导向方面的严格要求和严肃承诺。

    会议中心核心价值观将“双一流”目标转化成为与每一员工息息相关的岗位要求、职业规范、发展方向和成功欲望;对增强会议中心核心竞争力持续发挥推动作用;在中心内部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动力机制,形成全体员工为“双一流”目标共同努力的精神支柱,帮助员工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最佳发展。

    倡导核心价值观是会议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具体实践和重要内容。首要是忠诚、爱国。习近平:“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忠诚、爱国具体体现在摆正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上,要引导全体员工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投身北京大学一流建设有机结合,真正使自己的身心与北大融为一体,做到主客观相结合、认识与行动相统一,不仅是身在北大,有岗位、有身份、有证件、有待遇,更到达精神层面“心系北大”的高水平新境界;要自觉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北大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要高度认同北大追求的目标并持续为之努力,坚持将努力体现在会议中心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明确努力意义,汲取成长动力。

    第二,高度重视队伍建设

    人是会议中心的第一资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的员工队伍,是办好会议中心的首要条件。20年来,中心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在广开来源的同时更加注重队伍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合同制员工成为会议中心队伍、人才的主体(经历了从“临时工”到“非事业编制员工”(“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变化);破除身份限制,从非事业编制员工中选拔干部,2000年杨继光面对众多师傅级的校编老员工获聘领班开始,越来越多的优秀合同制员工成为各级管理骨干,逐步提升层级;2008年起杨晓雨、何海燕、李春亮、王颖等先后以合同制员工身份担任管理部总经理(主任)助理进入班子,进而于2013年成为副职(与学校组织的校编干部聘任同步);今年王颖晋升常务副主任,为迄今中心在合同制员工中自主选拔任用干部最高职级。中关新园、勺园先后设执行总经理,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承担管理部全面责任。加大骨干队伍的构建与管理力度,坚持打造不断充实以“中管干部”为主体的核心骨干团队;逐步形成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聘任晋升、考核测评、交流兼职等)并坚持严格执行。坚持管理骨干业务骨干并重,陆续开展中高级岗位考核评定工作,为全体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开通路径,激励岗位成才。在多批次、成建制引进院校实习生的实践中明确定位,充分利用北大优越环境,把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选留优秀充实骨干队伍。

    第三,大力开展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是践行“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在20年发展中,会议中心逐步形成了从全员参加的应知应会、岗位技能、礼貌礼节、行为规范等基础训练起步,各单位密切结合具体的人员、业务状况普遍进行的日常培训为主体的培训体系,有序持续展开,涉及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服务英语、团建拓展、名篇选读、生活常识等诸多方面,并充分利用在线选学、参观考察和平民学校等学习培训资源。近年来中心层面对学习培训活动顶层设计与管理整合推进力度显著提升,新员工通过聆听中心主任亲自授课、到各单位参观交流加深对学校和中心的了解;举办中高层管理干部系列培训、党史学习与革命传统教育系列讲述活动;青年骨干训练营2011年起已五期138人次受训;中心年度研讨会自2003年至今连续17届;坚持全员年终总结交流,多次举办知识竞赛、业务技能大赛,多人先后获得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优异成绩。如此全覆盖、立体化、多层面、成系列、高投入的学习培训活动持之以恒形成传统并不断丰富提升,需要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全面保障,不一定独此一家,但绝不多见,要有境界、有实力,是会议中心区别、优于其他单位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能够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争创一流的必备条件。基点还是“人”、“树人”。

    第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中心坚持着眼员工全面发展素质提升,着力丰富中心文化内涵,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发挥中心场地设施等资源优势,鼓励员工强身健体,组织参加学校运动会等体育赛事,举办趣味运动会、健康大步走、卡拉OK比赛、游艺联欢等活动,增进单位、员工交流互动。从2007年首次举办会议中心中秋联欢晚会开始,迎中秋庆国庆联欢会已成为中心文化品牌和后勤单位文化建设典型成果,有效促进中心整体融合,体现会议中心大家庭温暖与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继承北京大学美育传统,利用中心拥有讲堂这一独特优势条件,为全体员工发放文娱活动兑换券,中心首创已坚持九年发放近20万张,兑换率逐渐提高;在普惠、自选基础上增加组织、邀请形式,今年又开展“赏精品 享艺术 悦生活”活动,加大投入提高层次,提供更多欣赏精品机会,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中心既然拥有“近水楼台”员工必先得月,能这样做确是独此一家。   

    与文化建设同步,近年来会议中心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力度抓好民生工程,完善薪酬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在中心稳定发展效益提升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使员工得到更多实际物质利益,分享学校、中心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粗粗谈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内容,不能面面俱到;仅是一些个人感受,感性居多,理性不足,深度不够。

    最后,回到题目:铭记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之所以以铭记初心,砥砺前行为题:

    “铭记”与“不忘”相比,时刻牢记在心的意识更为自觉、强烈。会议中心的“初心”就是从建立至今反复强调不断夯实、20年来忠实秉持的宗旨和坚持追求的目标,即服从和服务于北京大学创建一流的大局;争创与北京大学的一流水平和需求相适应的一流会议中心,就是会议中心的“双一流”目标。由于有正确的初心,会议中心得以从1999年起步走到今天;由于较好地坚守了初心,会议中心整体和各单位、各专业领域都获得了显著的进步与良好的效益;继续坚守弥足珍贵的初心,加大推进向“双一流”目标前进的力度,会议中心一定会有新的更好发展。实践证明,在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初心,始终坚持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才能保持与学校和师生最紧密的关系,才能拥有最稳定的后盾支持,才能获得最大化的综合效益(有好的社会效益,也有好的经济效益)和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铭记初心,不能淡忘和背离起步的原点,也不能忘却和漠视为坚守初心走过的艰辛历程。会议中心发展至今的全过程——包括早在中心成立之前已打拼多年的勺园、对外交流中心和讲堂前身,包括进入会议中心后并肩再起步的三个单位,包括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脱颖而出的中关新园——在数十年来不同时期都面对和攻克了重重难关,共同推动会议中心获得了可喜发展成果,也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与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永远铭记。

    砥砺前行指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前行”与“奋进”相比,表达更为平实,一步一个脚印,较为低调不事张扬。走向2023以至更远,是在走过一段不凡征程之后、在已有较高发展水平之上的继续前进,一定会不断出现更多更大困难。就会议中心实际情况而言,有的单位经过克服困难过上了好日子,遇到新的困难还能不能经得住再过苦日子?有的单位发展相对较为顺利,对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没有足够准备?会议中心整体现在日子还比较好过,今后会不会困难增多全面吃紧?这些问题看似严峻,但不是危言耸听,是现实的、具体的,不容回避,应当未雨绸缪积极面对。

    会议中心当下的紧迫任务,是抓紧宝贵时机,发挥现有优势,争取发展主动,扎实推进《2023发展计划》,力争出色完成目标任务,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推动会议中心整体在现有基础上尽快、更好地继续前行。继续,才是对起点、对过往的珍惜与坚守;前行,就要对当下、对未来更多投入与担当;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执着地走下去才是对初心最高质量的、真正意义上的坚守。

    铭记初心砥砺前行既是对过往的回顾和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坚信和期许。我亲历了会议中心20年发展,能赶上20周年活动,深感欣慰。在座各位同仁大多数虽然没有亲历会议中心初创时期,但身处当下重要的发展阶段,任务更艰巨复杂,更具困难挑战,需要更高智慧、更新理念、更多投入。各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开拓者、坚守者和创新者。各位同仁中大多数都有可能在会议中心干满20年、或再干20年以致更长,前程无限,任重道远。大家共同继续努力,我们的会议中心、每一位会议中心人,一定能在下一个20年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非常感谢中心主任班子给予难得机会,能在庆祝会议中心成立20周年的重要时刻与大家交流;非常感谢各位同仁的耐心聆听;只是个人经历中的点滴感受与一些想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