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园举办“讲述勺园故事 共叙四秩情深”交流座谈会

日期:2021-12-13 信息来源:勺园管理部
 

  12月3日下午,庆祝勺园建园40周年“讲述勺园故事  共叙四秩情深”交流座谈会在勺园7号楼弘雅厅举办,勺园各部门领班级以上管理干部、部分党员及员工代表等50人参加。原会议中心主任、勺园管理部总经理范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由会议中心副主任孙战龙主持。

庆祝勺园建园40周年“讲述勺园故事  共叙四秩情深”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从勺园40年发展故事和历程徐徐展开,几位陪伴勺园走过30余年的老同志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为在场年轻同志们讲述了发生在勺园80年代的故事和曾经的勺园样子。王宝忠分享了38年前在接手佟园食堂和勺园7号楼餐厅工作时的经历和感悟,朴实话语中道出许多勺园人真挚的情感和宝贵的优良传统,并传承至今;1981年勺园建园之初,刘利清就来到勺园工作,是勺园40年发展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讲述了1981年发生在勺园1-3号楼接待服务留学生的难忘经历,以及1982年陆续建成勺园4号楼和5号楼,参与拓荒创业时的激情岁月。

讲述勺园40年发展故事     王宝忠(左)、刘利清(右)

  40年来,勺园服务学校外事接待,承办学校重要活动,夯实后勤服务保障,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为学校发展和后勤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同时积淀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范强主任做分享交流

  听完两位勺园老同志讲述的勺园故事,范强主任感触很深,并与现场参会人员交流感受、分享体会。他讲到在庆祝勺园建园40周年之际,站在40年发展节点上,认真回顾勺园发展历程,正确认识和总结40年发展经验,对勺园进一步发展,对推进会议中心整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首先,充分认识勺园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勺园与北京大学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勺园的建立是顺应北京大学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迫切需求,开启了北京大学正规涉外接待服务的新阶段。在学校不同发展时期,勺园用实际行动和出色表现,圆满完成学校诸多涉外接待和重要活动,几任中央主要领导都曾莅临过勺园,许多国家政要、学者专家和社会名人都曾光临过勺园。在勺园40年发展长河中,从全国高校看,勺园是全国高校中最早的成规模、专业化的校内接待实体,对高校对外接待服务工作发挥了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从会议中心看,会议中心是在勺园发展近20年实践基础上起步发展,从根本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财物管理模式、服从与服务理念以及两个效益并重原则等都是勺园在不断发展探索、成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为会议中心组建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他强调,多年来勺园在学校服务工作中办出了自身的特色,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树立了优质的服务形象。勺园走过4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一代代勺园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出来的,希望勺园干部员工继续发扬勺园优良传统,传承勺园宝贵精神,以永不停步、争创一流的精神,为学校发展和中心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冯治国总结讲话

  会议中心副主任、勺园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冯治国首先表达三个感谢,感谢会议中心老领导,勺园引路人范强主任带领大家回顾了勺园40年发展历程以及为学校所做出的贡献,感谢今天在座5位陪伴勺园40年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的老同志,感谢几代勺园人同舟共济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从1981年到今天,勺园走过40年,勺园人发扬服务师生、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探索进取,成长壮大;在逆境面前,勺园人服从大局、顺势而为、积极调整、突破创新,为自身发展和中心建设积淀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希望勺园全体员工要深刻总结勺园40年发展成功经验,传承发扬勺园优良传统,在今后工作中立足岗位、踏实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会议中心融合发展贡献更多的勺园智慧和力量。

  

  

座谈交流发言摘选           
 
 

  2002年,我作为广西宜州职业学校第一批实习生来到北大勺园实习工作。当时我们一行19名实习生,13名学餐饮服务专业的女生,6名男生是学微电子工程。2002年当时的勺园有四个餐厅,勺园2号楼和7号楼餐厅、佟园餐厅和北招餐厅,在当时实习工作期间,有专业师傅带学服务知识、礼仪和摆台技术,还会安排我们在不同岗位锻炼,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印象最深刻的是2002年12月3日,作为实习生代表的我,有幸参与到北大办公楼为普京总统在北大演讲提供贵宾室和主席台服务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十分激动。经过一年实习期,经过双向选择,我非常幸运的继续留在勺园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实习生到现在成为勺园餐厅管理骨干,是勺园为我们搭建起这样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勺园是一个有人情味的集体,包括我个人所经历的特殊时期,在我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勺园和各位领导雪中送炭、护我周全,勺园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温暖的家,我没在别的地方工作过,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我最后一份工作,我将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毕生热情与热爱,与勺园共同走向下一个40年。

—— 陶柳伶( 2002年到勺园工作,会议中心勺园餐饮部管事部主管)

 

  我是在1981年勺园建园之初就加入到这个集体,很荣幸也很幸运,当时那个年代社会物资供给仍比较匮乏,更没有什么搬家公司,在勺园各个楼宇陆续拔地而起,巨量设备家具购置入楼的时候,所有搬上搬下的活,都靠勺园人用双手干出来。80、90年代在勺园干工作不分你我,有活大家一起上。随着学校外事接待活动越来越多,学校大量接待工作都安排在勺园。餐厅业务忙起来,各部门都抽调人员去餐厅帮忙。走过40年,勺园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感谢勺园培养了我们。

—— 李刚(1981年到勺园工作,会议中心勺园安保部经理)

 

  我是1984年以“临时工”身份来到勺园工作,在勺园工作37年,最深的感受是勺园有一种“磁性”,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984年到1999年,我在当时的勺园公务科锅炉房工作,司炉工无论冬寒夏暑,日复一日的挖煤、钩煤、铲煤,每个班次都至少烧5、6吨煤的工作经历让人至今难忘。2000年,勺园推行“淡化身份,强调责任”全员岗位聘任,为像我这样的“临时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临时工”也能有机会应聘管理岗位。在领导的认可和信任下,我幸运应聘成为司炉班长,今天更是成为部门经理,是勺园为我们营造了公平的工作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勺园是一个团结和谐、充满关爱的集体,让我找到了归属感。

—— 杨继光(1984年到勺园工作,会议中心勺园工程部经理)

 

  今天听到勺园前辈们分享的勺园故事和历程,受益匪浅,体会到勺园各项事业发展的来之不易,使我们年轻一代对勺园历史和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勺园建立之初,勺园人艰苦奋斗、刻苦钻研、敬业奉献,所取得所有成绩都是勺园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今天在勺园工作的我也亲身感受到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就在身边。以工程部为例,每天24小时都有人在待命,每当遇到设备故障,不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工程部很多师傅们都会积极主动、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完成维修,为师生宾客排忧解难,毫无怨言,以勺园为家、集体为先,以拼搏为美,我一直把他们作为我的榜样。身为年轻一代的勺园人一定深刻领悟勺园精神实质,不断充实自己,做好服务工作,把勺园精神落到工作实处并传承下去,为勺园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 张嘉柚(2020年到北大勺园工作,现任会议中心勺园工程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