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直播上线“戏曲艺术节” 多位名家导赏中华文化之美

日期:2022-12-23 信息来源:讲堂管理部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留学生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1月24日至12月22日,百周年纪念讲堂与留学生办公室合作,特别策划推出“燕园听韵 博雅芬芳”2022北大讲堂戏曲艺术节。

  本次艺术节纳入国际学生学者美育基地建设项目,于北大讲堂online直播平台播出,让国内外北大师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河北省委宣传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北京京剧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河北梆子、评剧、锡剧、京剧等多个剧种经典艺术内容亮相讲堂云端,多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打破时空界限,与北大观众线上交流,拉近戏曲艺术与青年学子之间的距离。

“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讲述河北梆子艺术之美

  11月24日晚,“燕赵神韵:彭蕙蘅讲述河北梆子艺术之美”为本次戏曲艺术节揭开帷幕。“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彭蕙蘅女士有着四十多年从艺经历。她以传统经典《王宝钏大登殿》选段和由其亲自创排的舞台剧《孟姜女》为例,从中国戏曲历史、戏曲艺术特征、河北梆子独特点、如何欣赏河北梆子等方面一一细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梆子高腔、以少胜多的程式精妙,将观众引入了戏曲浓墨重彩却又极度写意的艺术世界。

《苏东坡》主创与北大观众线上交流

《苏东坡》剧照

  12月8日晚,“文人风骨,巴蜀灵韵: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苏东坡》”播出。演出前的导赏环节特别提供英文同传翻译,方便留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文人精神。国家一级导演查丽芳及部分主创人员作为导赏嘉宾向观众讲解创作过程,分享创作心得。该剧以苏东坡从政经历为线索,呈现他在乌台诗案被贬后二十年间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剧中特别设计“串场人”和“帮腔”的角色,使话剧和戏曲艺术达到有机融合。在上演古人古事的过程中穿插今人今论,帮助观众深入理解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获得现实启发。

锡剧《三三》主演董红为观众分享创作心得​

  12月15日晚,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戏曲电影《三三》播出。国家一级演员、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主演董红作为导赏嘉宾,与观众分享了创作与演出背后的故事。锡剧与讲堂自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结缘,《三三》作为特邀演出受到北大观众喜爱。此次《三三》以戏曲电影的形式呈现,展现出传统戏曲跨界融合、活态传承的生命力。该剧以追梦、寻梦、筑梦为主题,保留了沈从文小说中的诗意和音乐律动,以乡下人的视角审视现代文明、观照人性。婚俗场面的山歌领唱、对唱,锡剧传统曲调春调、玲玲调,以及从传统锡剧《玉蜻蜓》中借鉴的旋律,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地方特点与生活气息。

二度梅获得者刘秀荣做客讲堂直播间讲述评剧之美

  12月16日晚,“评剧那点事:刘秀荣讲述她与评剧的不解之缘”播出。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刘秀荣从拜师新凤霞的故事讲起,将自己与评剧艺术结缘五十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她着重讲述了新派大道至简的艺术特色,以及鼻腔共鸣、疙瘩腔、似说似唱的三大特点。从火遍大江南北的《刘巧儿》《花为媒》等经典剧目,到由刘秀荣主演并策划的大型新编历史评剧《胡风汉月》,评剧在沿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精华与现代唱腔,以小人物接近普罗大众生活与心理,以好懂、好听、好唱的风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主演张建峰导赏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

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

  12月22日晚,“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播出。这部与北大有着密切联系的剧目以直播形式二度走进校园。该剧集结两位梅花奖获得者,奚派名家张建峰与张派名家王蓉蓉,分饰李大钊与赵纫兰。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1918年到1927年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再现了他短暂而又壮阔一生,刻画了革命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作为导赏嘉宾,张建峰向观众讲述了京剧《李大钊》台前幕后的故事,特别是对传统京剧的现代化创作与发展。戏曲程式技巧与现代舞美有机结合,传统民乐融合西方交响,给人带来全新的观戏体验。舞台之上,历史与现实交汇,在对革命者的深切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中,此次戏曲艺术节圆满落幕。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戏曲艺术恰恰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之一。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手段,其内核则是弘扬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观。北大自老校长蔡元培倡导美育之始,便大力弘扬戏曲艺术。百余年来,北大积淀了深厚的戏曲表演、品鉴氛围。讲堂自觉传承北大美育传统,多年来与全国各大专业戏曲院团合作,将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沪剧等二十余个剧种的经典剧目引入北大,不遗余力地推广地域文化,彰显民族品格,受到广大师生观众的好评。未来,讲堂仍将不断以各种形式弘扬中国戏曲艺术,丰富校园文化,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生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