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展现电影艺术魅力:2023北京大学金鸡艺术电影展活动侧记

日期:2023-05-09 信息来源:讲堂管理部
 

  建校125周年之际,北京大学联合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2023北京大学·金鸡艺术电影展。活动由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商业与艺术研究中心和教务长办公室组织策划,于4月26日至5月6日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期间展映《波斯语课》《冰下的鱼》《塔洛》《红花绿叶》《匹诺曹》《困在时间里的父亲》6部金鸡奖提名及获奖的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外语片,涵盖多种题材类型,以多元的展映形式和精湛的电影艺术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影展活动海报

参展影片主创:《塔洛》导演万玛才旦(右二)、《红花绿叶》导演苗苗(右三)、《冰下的鱼》导演张力(左三)

  影展结合北大学术特点,精心策划映后主创交流、知名教授导赏、电影大师课、学术论坛等丰富活动,并邀请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谢飞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戴锦华教授担任荣誉顾问,十余位杰出学者、导演莅临交流。影展期间,5000余名师生走进讲堂,观众们在影展中近距离了解电影人的创作思路和灵感,领略到电影艺术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活动获新华社、央视、大众电影、北京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成龙、吴京等多位知名影人为影展送上祝福。

《冰下的鱼》导演张力与师生交流

  艺术+学术:艺术电影与青年学子良性互动

  艺术电影区别于商业电影,着重艺术性、独立性和严肃性,对观众群体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北大展映艺术影片,与北大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近年来,讲堂电影策划工作兼顾大众审美和学术深度,从艺术影片的试水到推出学术大咖导赏,积极探索“艺术+学术”的新路径,为“金鸡”艺术电影进北大提供了良好的观众基础。此次影展力图依托艺术品评、学术探讨和交流互动进一步激发并深化青年学子对艺术电影的兴趣、认知和理解,使艺术电影与青年学子形成良性互动。

戴锦华教授导赏电影《塔洛》

李洋教授导赏电影《匹诺曹》

  其中,张力导演作为《冰下的鱼》电影主创来到北大,与观众畅谈影片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电影诸多意象情节的内在寓意;戴锦华教授对电影《塔洛》进行精彩导赏,在身份故事、欲望故事与觉醒故事的多重交织中勾勒出藏族牧羊人塔洛的心灵肖像;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洋教授为师生带来电影《匹诺曹》的映后导赏,阐述影片营造的现实与奇幻共同还原的自我与他者的真实关系及敞开的可能性。

  大师+大道:持续激发电影育人活力

谢飞教授讲述“怎样学习电影”

  对于葆有浓厚观影传统的北大校园来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饭厅”到今日的大讲堂,观赏电影一直北大师生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如何持续通过电影这一重要载体更好发挥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学生透过光影认识世界与自我,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是当代讲堂始终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5月6日,中国电影界“泰山北斗”、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为北大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电影大师课”,以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人生智慧阐述“怎样学习电影”。年逾八旬的谢飞教授结合自身近60年的从业经历、年轻时摘录的4大本看片笔记及经典电影片段,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为现场师生讲述了电影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深远影响,以及优秀影片所刻画的真实生活与复杂人性对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的塑造,鼓励大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在看电影、拍电影的过程中深入认识自我、开掘发展自我,现场师生掌声雷动、反响热烈。

  业界+学界:探讨中国电影发展之路

闭幕学术论坛

  5月6日下午,北京大学·金鸡艺术电影展闭幕学术论坛“自东徂西:国际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举办。论坛由李洋教授主持,谢飞导演致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冠平、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徐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王洪喆、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白惠元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讨论。多年来,金鸡奖见证着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也为国际电影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此次论坛充分依托北大学术优势,通过业界与学界的尖端对话为中国电影前沿探索、产研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探讨。论坛参会人员既有资深影视从业人员,又有杰出学界代表,他们在全球视角下深入探讨当下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议题,从影视融资、拍摄制作、策展推介、作品分析等环节以及各自专业视域提出洞见与展望,兼论电影创作的艺术性与商品性,以期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塑造“精神中国”。

论坛学术探讨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电影是一种最具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也是高校进行理性探索与审美体验的有益途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文艺作品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作用,而艺术电影最直接生动地表现出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诉求,对青年学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扇重要窗口。中国电影金鸡艺术电影展走进北京大学,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益实践,同时也促进了艺术电影的发展,为电影行业的革新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正是此次影展所积极响应和推进的方向。北京大学将进一步巩固打造北大品牌影展、引领助力高校美育建设,与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建立良好合作机制,不断推动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互鉴,以更多文化艺术渠道加强育人树人工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和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众评论摘编:

  电影《冰下的鱼》中,齐齐哈尔种种富有当地文化底蕴和形象特点的元素被有机地掺入电影的叙述中,增加了美学性和艺术性,也正如电影编导张力所表示的,承载着浓浓的乡愁。电影让我们聆听到了那片土地、那一代人内心中传来的,颠簸而又厚实的声音。

  ——靳亿(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

  电影《塔洛》以黑白的色彩基调,以极简的写实主义勾勒出了一幅塔洛的个人肖像画。在导赏过程中,戴老师不仅讲述了自己对于影片的解读,还穿插讲述了多角度的评述内容,极大丰富了我对于电影的看法与认识,也教会我在未来能用更加包容的视角去解读艺术作品及其背后深刻的含义。

  ——李萌春(基础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

  《红花绿叶》没有精贵服化、没有复杂运镜、更没有穿插交错的故事线,但影片是简单质朴而不单调乏味的。在这片原始壮阔的西北乡土天地间点缀着淳朴自然的人情之美。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导演以这幅温情的画面传递着一份纯粹的“爱与救赎”。

  ——刘伊濛(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

  电影《匹诺曹》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儿童电影,它在整体暗黑色调的基础上,掺杂着匹诺曹成长中经历的各种受伤碰壁,观感并不轻松。但正是这样的设置,才能让我们反复思考内省爱与成长的真谛。

  ——刘妍婧(政府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

  聆听了谢飞导演的电影大师课,感触最深的是谢飞老师谈及“数字时代以后,视听写作应该成为现代人类继文字写作之后第二项必备的能力”。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论是电影人还是更多非专业的爱电影的人,都可以经由电影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孔佳惠(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

  大概每个人都会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那句话触动,“我想要我的妈妈来接我,我感觉我失去了所有的树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已没有容身之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正是那样孤独地与时间对抗,与世界对抗。

  ——王露那(工学院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