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团队周家班在讲堂奏响中国元气

日期:2023-11-20 信息来源:会议中心
 

  11月19日晚,中国元气·周家班吹打乐专场音乐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精彩上演。安徽灵璧菠林喇叭艺术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团队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鸣带领周家班三代传承人,把民间乐班戏台搬到音乐会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讲堂的舞台上绽放出时代新韵。

周家班演绎《百鸟朝凤》

  2014年,周家班所传承的中国民间吹打乐中的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家班起源于清代末年,历经七代传承,全族上下男女老幼亲系传承乐手百余人,形成跨越苏鲁豫皖地区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他们以唢呐为主打乐器,灵活运用各种民间吹打乐器,成为汉民族音乐的突出代表之一。2017年以来,周本鸣曾多次带周家班在国内外各地演出,获得海内外媒体广泛赞誉。

马榕女士担任主持兼导聆

  演出由周家班舞台演出制作人马榕女士担任主持兼导聆,她在每首乐曲演奏间隙为观众描述该曲的传统演出场合和情感色彩,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周家班融合使用苏鲁豫皖各地不同形制的唢呐,以笙、笛、管等吹管乐器和铜、锣、鼓、镲、梆子等打击乐器配合演奏,并搭配咔戏绝活儿如把攥子、口密子来模拟人声、鸟鸣,别具特色。演出曲目以传统吹打乐为主,主题与迎生送死、婚丧嫁娶相关,这些曲目曾经密切参与中国人的一生。演奏者们力图通过传统民间音乐与中国人内在的情感做链接,唤醒在场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第五代传承人周本祥上演咔戏绝活儿

  开场曲《梵字调》响起,激情酣畅、气势非凡。《庆贺令》《打枣》《百鸟朝凤》《雁落沙滩》等多首代表性民间唢呐曲目轮番上演,舞台上下欢腾澎湃。乐声中仿佛有十里八村的嬉闹笑骂、婴儿啼哭、叟妪闲聊、鸡鸭齐鸣、田园景象……一派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演奏者们在传统曲式中穿插即兴演奏和杂技,表演风格灵动活泼、极富感染力。在双管斗乐《对棚》一曲中,周家班展示了民间乐班之间的对棚竞技活动,喇叭转小碟、倒吹笙、口吐彩带等绝活儿,博得观众频频喝彩和热烈的掌声。

周本鸣(左一)和第七代传承人周泉(左二)等乐手演奏《东风曲》

  这场生动的演出以一首磅礴大气的原创乐曲《东风曲》结束。谢幕时,周本鸣动情地向观众们介绍每一位乐手,他们既是非遗艺术的传承人,也是他的家人。他们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许多人有一份平凡的职业,为了传承和推广吹打乐而奔赴相聚。他感谢讲堂提供舞台,让周家班走进北京大学,为皖北民间吹打乐的传承者们继续挖掘民族音乐丰富内涵和深邃意境、融合各类演奏技法积极创新注入更强动力。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多年来,讲堂十分注重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断将非遗内容引入校园,策划艺术演出和相关活动,向青年学子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古老的文化艺术在讲堂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字:韩佳宁

  编辑:张珏

  摄影:王海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