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我见

日期:2019-08-14 信息来源:刘魁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模式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由过去单纯强调社会效益的产品模式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新的运行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新的转变面前,一些同志和某些企业由于经营观念没有及时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便有失偏颇。有的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械地割裂开来,强调经济效益就忽视了社会效益,强调社会效益是又放松了经济效益,顾此失彼;有的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不惜用牺牲社会效益的手段来换取经济效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究其根源,重要一点是缺乏辨证思想方法,没有搞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内在联系,摆不正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但更多、更重要的是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方面,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商品都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且这两个效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企业任何商品的生产者要实现其经济效益,其产品就必须“有用”,没用的产品不可能被消费者认可和购买,也就成不了商品,企业就没有经济效益。通俗地讲,这个“有用”就是社会效益,卖得出去被消费者认同并接纳的产品并就有利润,就是经济效益。基本上不存在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的产品,或者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产品。作为会议中心,学校的接待服务窗口,服务是特殊的商品,也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好的服务、优质的服务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社会效益,两者是一致的。

    首先,社会效益体现着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宗旨,代表着企业的方向,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支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社会效益的本质内涵,也是办企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有着本质区别。资本主义企业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最终目的。他们为社会提供产品,提供服务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他们那里,社会效益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而社会主义企业则正好相反,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是其根本宗旨,也是应尽的职责。社会主义企业以什么方式来为全体人民、为整个社会服务呢?主要是靠其提供的社会效益。因此衡量检验一个企业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最根本的一点是看其是否具有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凡没有社会效益的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其经济效益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凡违反社会效益原则的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如那些生产伪劣商品的企业,虽然一段时间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损害消费者利益,失去了社会效益,违反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最终难逃倒闭厄运。

    其次,社会效益能够赢得社会对企业的信誉,凝聚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有着拉动作用。一个企业的产品只有流通并被消费者认同和接纳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产品能否被消费者认同和接纳,主要取决于人们这种产品的接受程度,而这种接受程度又主要来自企业和产品的认识和信任程度。人们对一个企业、一种产品的认识主要通过对其受益程度来获得,即通过该企业、该产品的社会效益来认识。在现实生活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人们选购商品时,一是爱买名牌产品,二是对国营商业的物价比较信得过。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从实践中对国营商业和名牌产品受了益,买者放心,用着如意,从而也使国营商业和名牌产品在扩大社会效益中赢得了社会信誉。信誉高了,顾客就多,销售量就大,销售量大了经济效益自然就会提高。因此说社会效益可以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在我们身边的2号楼餐厅的教授餐就是一个活怔怔的事实。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教授餐在为教学科研服务提供优质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同时,赢得了学校和就餐者的认同,为会议中心和勺园带来了不可估视的社会效益,这种效益是令其他单位所羡慕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况且这种无形资产还将继续为会议中心和勺园带更大的财富和效益。

    其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效益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内涵十分丰富。如果把社会效益看作一个系统,经济效益则可以看成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依照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要以纳税方式按一定比例上缴国家财政,纳税部分就是企业对整个社会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效益的一个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企业通过正常手段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是。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益就越大。但如果经济效益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那就会与社会效益相悖。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越高,对社会效益的损害可能会越大。因此,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社会效益,切不可见理忘义,因小失大,为一着而失全局。

    其四,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效益是社会物质利益的综合反映。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载体和媒介。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获取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也是企业提供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下,一个企业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自己必须有雄厚的经济效益基础。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经营上连年亏损,负债累累,成为社会上的包袱,哪又怎么谈得上为社会提供服务呢?即便那些社会服务性较强的“政策性亏损”企业,也同样存在着经济效益问题。他们的为“社会服务”主要通过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凡是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管理和效益问题,有如何实现“财尽其用”取得更大社会效益问题。因此一个企业要想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的首要地位,并不否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中,企业要想存活下去,就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企业如果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生产规模就只能在原有基础上重复,没有条件扩大再生产;如果不能实现价值,就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从而,不得不降低生产规模,甚至以破产告终。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经济效益,也就没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一种动力。它要求企业不断加强策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创造条件。像去年7号楼餐厅的装修就是一个证明。在装修时领导考虑学校和周边餐饮业的特点和自身的特点,精心研究竞争对策,制定完善竞争措施,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在竞争中着眼宏观,把握微观;在竞争中占领市场,拓展空间;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在竞争中增强实力,跨越发展。为了体现北大博深的文化底蕴和企业文化有机的结合,并不是依偎追求社会宾馆的高档化,而是在追求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模式,使宾客有如到家的感觉,而是追求因为有了我们优质的服务为北大的教学科研和创建一流大学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另外从相对意义说,由于社会效益关系到千秋万代的社会利益,所以是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则关系到眼前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关系企业的眼前利益,所以是较小的社会效益。或者换句话说,经济效益代表企业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社会效益则代表了企业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长远利益兼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整体利益兼顾局部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效益是个纲,纲举目张。社会效益决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反作用于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因,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在效益上。投资要讲回报,投入要讲产出,工作要讲效果。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增强企业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效益的本领;在市场开拓上做文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学校接待服务单位,在提高效益中要正确处理好二个关系: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宏观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二是经营与服务的关系。把“让服务对象满意,让客户满意”作为经营思想的核心,作为服务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在优质服务中赚取利润,在提高效益中搞好服务。

    总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不是相互抵触的消极关系。只要能够辨证地看待、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