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辨证的方法理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

日期:2019-08-14 信息来源:张凤岐
 

    今天会议中心举办2007年工作研讨会主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下面就我学习的一点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会议中心是学校2000年初组建运行的,现在由四大块组成(即:勺园、中关新园、大讲堂、交流中心),这四块体制不一样,个人感受不一样,待遇不一样,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和认识肯定是不一样的。我只能站在勺园角度谈对“两个效益”的关系看法。勺园是学校最早施行企业管理的单位之一,勺园20多年风风雨雨,始终在兼顾着“两个效益并重”,而且也是在“两个效益并重”原则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为学校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两个效益并重”原则做指导,勺园没有今天,也不会有明天。20多年来在“两个效益”指导下勺园员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用辛勤的汗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作着,为学校上交了财富,赢得了国际国内宾客的称赞。勺园不愧是国际、国内校园宾馆中最响亮的品牌。总结起来是什么原因使它创造了丰厚的业绩呢?就是一点在“两个效应”并重原则中运用了“辩证法”,置身于勺园各项管理。

    江泽民同志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提倡辩证法,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处理好理论和实践、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几个关系。其中特别提到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模式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由过去单纯强调社会效益的产品经济模式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新的运行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新的转变面前,一些同志和某些企业由于经营观念没有及时跟上形式的发展,在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便有失偏颇。有的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机械地割裂开来,强调经济效益就忽视了社会效益,强调社会效益时又放松了经济效益,顾此失彼;有的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不惜用牺牲社会效益的手段来换取经济效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究其根源,重要一点是缺乏辨证思想方法,没有搞清经济效益的位置关系。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下,经济效应与社会关系既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方面,但更多,更重要的是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方面,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辨证关系,我们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效益体现着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宗旨,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方向,也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支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社会效益的本质内涵,也是我们办企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企业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最终目的。它们为社会提供产品,提供服务,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他们那里,社会效益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而在社会主义企业则正好相反,为全体人民服务,整个社会服务是其根本宗旨,也是应尽的职责。社会主义企业以什么方式来为全体人民,为整个社会服务呢?主要是靠其提供的社会效益。因此,衡量检验一个企业有没有存在价值,最根本的一点是看其是否具有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凡没有社会效益的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其经济效益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凡违反社会效益原则的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如那些生产伪劣商品的企业,虽然一段时间内可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但由于损害消费者利益,失去了社会效益,违反了社会经济规律,最终难逃倒闭厄运。

    其次,社会效益能够赢得社会对企业的信誉,凝聚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有着拉动作用。一个企业的产品(流通企业为商品)只有参与流通并卖得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产品能否卖得出去,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这种产品的接受程度,而这种接受程度又主要来自对企业和产品的认识、信任程度。人们对一个企业、一种产品的认识,主要通过对其受益程度来获得,即通过该企业、该产品的社会效益来认识。在现代生活中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人们选购商品时,一是爱买名牌产品 ,二是对国营商业的物价比较信得过。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们从实践中对国营商品和品牌产品受了益,买着放心,用着如意,从而也使国营商品和名牌产品在扩大社会效益中赢得了社会信誉。信誉高了,顾客多了,销售量就大了,销售量大了经济效益自然就会提高。因此说,社会效益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其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效益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内涵十分丰富。如果把社会效益看作一个系统,经济效益则可以看成是其中的一个要素。依照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要以纳税方式按一定比例上缴国家财政,纳税部分就是企业对整个社会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效益的一个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企业通过正常手段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一致的,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益就越大。但如果经济效益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那就会与社会效益相悖。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效益越高对社会效益的损害可能越大。因此,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矛盾时,前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后者,切不可见利忘义,因小失大,为一着而失全局。

    其四,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社会效益是社会物质利益的综合反映。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载体和媒介。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获取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也是企业提供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下,一个企业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自己首先必须有雄厚的经济效益基础。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经营上连年亏损,负债累累,成为社会上的包袱,哪又怎么谈得上为社会提供服务呢?即便那些社会服务性较强的“政策性亏损”企业,也同样存在着经济效益问题。他们的为“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凡是社会经济活动都有个管理和效益问题。有个如何实现“财尽其用”,取得更大社会效益的问题。因此,一个企业要想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不是相互抵触的消极关系。只要能够辨证地看待,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会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牢牢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严格按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办事,要牢记企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学校、勺园和员工三者利益关系,自觉用社会主义的法律规章来指导、约束、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二是要牢固树立“宾客至上,优质服务”的经营思想。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之更加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同时,要严格抓好服务质量,真诚对客户负责,增大对学校的贡献。三是要搞好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提高产出效益,为教学科研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