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一流标准 渐进加强品牌建设

日期:2012-05-14 信息来源:刘寿安
 

  “争创一流会议中心”,是中心走过十年历程,在上升关键期提出一个关键命题,既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更是中心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流会议中心”需借助诸多有形的具体工作来诠释,实现这一目标本身就是打造一个无形的整体品牌。这是一项长期的攻坚工作,绝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持续提供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一流的专业化、高品质服务,即坚持建设被校内外各界认同的品牌。因此说,“创一流”和“塑品牌”是同步的动态过程,“创一流”要与时俱进,“塑品牌”要循序渐进。

一、“创一流”要与时俱进

  “一流”首先要有标准,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涉及到与周边其他单位工作的横向对比,更涉及到与自身发展的纵向对比。“一流”标准不是我们主观凭空想象的,而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社会不断前进的客观要求。纵观中心十年发展,从起步到现在,经历的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几乎所有部门的所有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在逐年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就意味着进步和发展。回顾过去,十年前的“到位”,现在很可能已经不达标,因此“一流”的标准必须要不断提升,工作要不断改进。

  会议中心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化服务实体,讲堂承载了其中管理经营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职能。运行十年以来,讲堂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宗旨未变,“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强,随着自身的日益发展,工作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工作标准在不断提高。仅以演出为例,讲堂在节目引进及推出的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发挥的作用,与十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

  运行初期,讲堂对于自身定位尚未明确,仅将自身对应在一般“校园剧场”的角色,主要是被动承接各种进校园的节目,选择性较差,主动性不强,仅作为场地的提供者和活动的配合方,推出的演出数量较少,且大多零散不成体系。当时,演出单位和师生观众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讲堂只需在校内进行一定前期宣传,确保当日演出顺利进行即算“达标”。

  随着讲堂每年承接演出数量及质量逐渐提高,在不断弘扬、普及艺术的过程中,校内师生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宽。与此同时,首都演出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大社会剧场在硬件、软件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讲堂也逐渐意识到行业竞争、夹缝生存的紧迫感。基于在运行中逐渐积累掌握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上述内外环境两方面的变化,讲堂在节目引进上更加积极和主动,对各类演出严格把关甄别的基础上,自主连接社会演出市场,根据师生欣赏需求引进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节目,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使主动权和独创性大幅提升。

  近几年,在推广艺术过程中,讲堂深入挖掘北大人文底蕴,寻求与一般社会剧场的区别,即从观众群素质、合理性票价、百年名校品牌等软件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策划环节与演出方共同努力,借助校园文化气息,尝试推行演出、讲座、研讨、展览等为一体的运作模式,积极打造诸多演出系列品牌。在此基础上,多年来讲堂始终用真诚的心去和艺术团体沟通、为演职人员服务,认真履行东道主的责任。为了提供接近一流的剧场服务,讲堂近年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多方引进艺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内部管理方面追求规范,申请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力争与国际化标准接轨,为国内外艺术家创造良好条件;在装台彩排及演出进行过程中,讲堂从演出实际出发,在礼仪接待、换台衔接、设施安全、电力保障、舞台温度、场务服务、鲜花字幕等各方面进行一次次严格检查,从而确保每台在讲堂上演的作品魅力都能得到精彩呈现。

  发展至今,讲堂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我们拥有一批精诚协作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作为合作伙伴,同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观众群,而这两者的信赖都是讲堂通过不断改进提升的服务赢得的。目前,讲堂虽然已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校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但是我们的各项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距离专业化、规范化仍有差距,也从未停止过向“艺术殿堂”和“艺术课堂”双重品牌目标的努力。此时中心提出的“争创一流”口号,对于讲堂和中心各单位而言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有比较才有提升,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立足校园,放眼社会,将自身工作与社会同类专业单位交流、对比,向其学习、看齐,乃至超越,要不断走出去、开阔眼界,吸纳借鉴同行和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优秀品质和理念,从而不断总结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工作标准。

  发展运动是绝对的,因而“一流”标准是相对的。中心成果的日渐积累,源于自身工作的持续改进,因此“创一流”需要与时俱进。随着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我们必须以不断改进的一流工作服务学校,这样中心才能站稳脚跟,夯实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各行业日趋进步,我们必须以不断提升的一流工作服务客户,这样中心才能巩固扩大业务,赢得发展的保障。

二、“塑品牌”要循序渐进

  回顾2005年中心研讨会关于品牌的解析讨论,我们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并非就完成了品牌塑造工作。结合近几年工作实际,我们更加认识到品牌建设意义深远,这项工作与“争创一流”是同步乃至重叠的。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塑造品牌是为了发挥品牌效应,凸显品牌优势在竞争中的作用。然而品牌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看到显著效果,需要以企业持续提高的产品质量为依托,即关注循序渐进的品牌建设过程。

  品牌建设是一个单位从内而外的扎实工作体现,不是形象面子工程,必须要夯实基础,一点一滴积累总结,提炼升华,不能好高骛远。作为中心组成部分之一,讲堂在品牌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说是中心整体品牌塑造的缩影。结合讲堂十年发展历程看,“塑品牌”除了所承接各项活动的亮点外在展示,更主要是加强内部自身建设,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微观到宏观多角度的循序渐进。

  一流硬件设施是剧场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为了给校内外大型活动和文艺演出提供良好环境,讲堂在硬件建设领域日益向社会专业化剧场看齐:2005年,完成多功能厅小剧场改造,为更多受众面较小的艺术门类开辟了舞台空间;2006年,借助中国教育电视台捐赠,安装数字立体声还音系统,全面改善了电影放映的声音效果;2007年,利用自身积累资金,全面改造舞台机械,现代化操作确保了舞台运行的安全稳定;2010年,在深圳长江家私有限集团赞助下,更新观众厅全部座椅,大大提高了艺术欣赏、知识传播的舒适度。此外,多年来讲堂内部装修改善年年进行,卫生清洁工作日日加强,确保讲堂常新的面貌展示给各界来客。

  品牌效应需要依靠人来传播,品牌塑造更需要依靠人来完成,因此讲堂在软件领域主要从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入手。近年来讲堂不断规范招聘、强化培训,遵循“用人”和“育人”并重的理念,促使员工从整体数量到综合素质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讲堂管理从粗线条逐渐向规范化、细致化过渡,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度,借助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等先进形式,促使服务理念日益深化、企业文化不断积淀且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整体品牌的塑造,需要通过诸多具体亮点来体现。多年来,讲堂不断从微观视角审视自身工作,关注每一个过程环节及操作细节,包括对卫生间播放音乐音量进行长时间反复调试,中场休息观众厅场灯起光时机把握,上网宣传文字推敲,绿植养护浇水摸索等等,每一个点的细节提高都对整体品牌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清楚自己所希望塑造的品牌究竟是什么,并且要确保最终结果不偏离我们的预期值。因此,在从微观角度夯实基础的同时,讲堂更注重从宏观角度规划发展方向。2005年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宗旨理念,近几年每年初工作部署提炼年度十六字运行方针(2007年“认清形势,积极面对;明确目标,主动作为”,2008年“扬长补短,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厚积薄发,2009“正视现实,挑战自我;强基固本,稳中求进”,2010“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立足服务,精塑品牌”),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在推动具体工作的同时,指导讲堂循序渐进的品牌建设历程。

  实际上,每年中心研讨会也是利用宏观思路的开阔来设定整体目标,指导具体工作,同时是对品牌打造过程的持续关注:2005年解析“品牌”,使各单位、各岗位认识到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6年讲“执行力”,“执行力”的加强是品牌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企业内外对品牌的认同;2007年讨论“两个效益关系”, “社会效益”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品牌的外在展示;2008年梳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内部认同是塑造对外品牌的必要条件;2009年总结十年发展,是对会议中心整体品牌建设之路的回顾和前瞻;2010年漫谈“争创一流会议中心”,“创一流”和“塑品牌”是一个目标的两个基本点,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会议中心经历十年探索前行,通过坚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已经逐步显示出中心作为北京大学精品接待服务基地和展示对外形象窗口的品牌效应。今后,在“争创一流”是这一长远目标指导下,各单位仍需从各自实际出发,立足既有成绩,规划发展方向,发挥个体特色,打造整体品牌,随着工作日益深入,不断提升工作标准,积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