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支撑一个单位的“气”

日期:2013-10-11 信息来源:刘寿安
 

    在参加本次研讨之前,回答主持人张胜群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关于“交流中心的哪些精神应在会议中心范围内推广”,我曾提到“如何合理安排工作量,确保将员工潜能开发至最大、任务安排接近饱和的同时,而又保障其工作积极性”;关于“交流中心有哪些品牌效应”,我曾提到“对内如何体现其品牌效益,确保员工高昂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状态”。通过两日的研讨,听了陈振亚、李榕二位老师的主题发言,交流中心其他同事的感受以及与会者的讨论,我从一定程度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靠“气”的支撑――领导的气魄,员工的气质,单位的气场!这种气,本身是无形的,但是发挥的作用,却是无穷的。 

    讨论陈老师的发言过程中,我曾讲到“交流中心员工身上似乎都有一股傲气”,到现在我仍然这么认为。这里说的“傲气”不是贬义,而是感染人的一股自信,干工作的一种动力,是陈老师所讲的“坚毅的、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毫不懈怠的信念和坚持”。个人觉得,这股子气体现在领导身上,比较正常,因为我们对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和身家相系的归属感,单位发展好坏和我们个人业绩有直接密切的联系,而这股气能同时体现在每名普通员工身上,就相当难能可贵。应该说,交流中心做到了,在成立初期聚住了气,在创业过程中养住了气,在规划未来发展时导顺了气。 

    以上所谈的气,是每个单位都需要的,以我们会议中心为例,四个单位都有不同的“气场”,也都在各自“气”的支撑下取得了各自独有的成绩,而交流中心在这方面无疑是优秀的代表。下面,就从借鉴交流中心先进经验角度,简单谈一下一个单位“气”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一、    起源阶段,领导者要善聚气

    会议中心的四个实体单位,起步有早有晚,所临局面也各不相同。如果以1999年会议中心成立为分界点,那么,勺园和对外交流中心是前辈,讲堂和中关新园是后起。作为前辈,交流中心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我们现在很难想象的。人手不齐,经费不足,业务不顺,这些现实问题的客观存在,使陈老师“非常担心交流中心会起不来,站不稳,或者站不久”,是很正常的。
在那么艰苦的起步条件下,交流中心站稳了脚跟,靠的是什么?陈老师把小团队的人心拢住了,把前进的动力找准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聚住了气”!像《亮剑》中李云龙做论文时讲到“一个军队,和他首任军事长官有很大关系,如果首任军事长官勇猛,军队就会勇猛,这种气质不会随着首任军事长官的迁移而有任何改变”,陈老师作为交流中心的第一任核心领导,用自己对北大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用一颗“感恩的心”,带动全体员工有了同样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小团队拧成一股绳,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为交流中心付出、为北京大学付出,从而培植起交流中心的元气。

    普遍而言,单位成立初期的“聚气”,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一个单位成立之初,把此前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工作经历的人硬融在一起,难免会产生来自内部和外界的各种不同声音、不同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必须要有关注细节的能力,同时要大气,能包容、善分析,及时发现扶持正气,抵制、摒弃邪气,进而形成新团队的蓬勃朝气。

    二、    传承阶段,干部要善养气

    孟子有言:“我善养浩然之气”。可见,气,是需要“养”的。一个单位在成立初期有了元气、朝气,如果养不得法,这股气就会逐渐泄掉,甚至演变为暮气、死气。随着创业工作向前推移,队伍会逐渐壮大,工作领域会不断拓宽,单靠初期“聚气”的领导一个人,很难完成“养气”的使命,这就凸显出中层干部的作用。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对外交流中心的工作团队始终很精干、人员数量控制较好,陈老师可以有机会和每位员工直接接触,但是既然下设不同的部门及班组,崔岩老师、宋玉兰老师、王颖、昕果等一批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就日趋明显。而相对于勺园、中关新园这样数百人的团队,以及讲堂这样比交流中心人员翻了将近一番的单位而言,中层干部就更加显得至关重要。

    (一)    干部要尊重关爱员工,让员工“顺气”

    当前,大多数单位都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对员工的尊重和关爱不能停留在面儿上和嘴上,而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员工对单位的情感和忠诚度,除了薪酬收入保障之外,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的尊重和关爱程度。

    随着会议中心干部工作不断推进,各级管理者无论在自身素质还是在协作能力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今后工作中要更加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贴心关爱员工,不但指导员工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定期与员工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稳定员工情绪,调动员工热情,从而凝聚团队力量。团结出成绩,中心整体前进依靠每个个体的齐心协力,无论是干部还是员工,无论是校编职工还是外聘人员,生活上相互关心、人格平等,员工才会产生归属感。这就要求干部除了学会管理之外,同时要学会服务,起到团队黏合剂的作用。

    (二)    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让员工“服气”

    干部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起责任,起到核心领导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是员工的榜样,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对下属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作用。会议中心近年对各级管理者,特别是中层干部提出越来越来明确、细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各单位也都相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以讲堂为例,2006年工作部署中,我们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是:勤奋、敬业、公平、公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者做到了以上几点,在开展工作时,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处分也好,都可以挺直腰板,理直气壮,反之则无法顺利开展管理工作。

    (三)    干部要行使管理职责,让单位“和气”

    我们所说的“和气”,不是不讲原则,追求一团和气,而正是要求干部敢于真抓实管,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扶持正气,打压歪风,建设单位真正的“和谐”。干部不能因怕得罪人而回避矛盾,奉行好人主义,或不敢碰硬,放弃领导责任,对下属不抓不管,任其自由,这样对组织是极其有害的。不仅要管,而且要真正管到点子上,管出成效来,使下属不犯或少犯错误,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本着对单位和员工负责的态度,善于从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找出有效的方法与手段,确保单位风清气正,和谐向上。

    三、    发展阶段,单位要善导气 

    会议中心自成立至今走过了十四年的历程,其下属四个实体单位也都相应完成了创业阶段的积累和积淀,下一步应着重考虑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发展时,如何让现有充沛丰盈的“气”,更好地发挥精神支撑作用,单位必须考虑科学合理“导气”。

    (一)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气”提供健康载体

    回顾过去中心干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接下来应进一步从外界“同气相求”地引进成熟干部,从内部发现培养干部,不拘一格地使用干部,使之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弘扬以陈振亚老师为代表楷模,所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工作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情怀,以干部人格魅力凝聚人气、感染风气、带动志气,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二)    共同构建未来发展愿景,为“气”提供充盈动力 

    在起步和创业阶段,我们各单位的“气”已基本成形,下一步发展过程中,欲让其有更顺畅明确的走向,不衰不竭、源远无尽,就必须构筑共同的发展愿景。这一点,交流中心用5D精神做了很好的诠释和回答。李榕老师在主题发言中提到的责任、奉献、精品、发展等四个“D”是对交流中心过去文化的提炼和总结,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在指导未来发展方面,将起到方向性作用,而最后一点共同的“梦想”,将是推动交流中心前进的不懈目标和不竭动力。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奋斗前行,是交流中心,也是我们会议中心一鼓作气、争创一流的必经之路。 

    认真学习对外交流中心“聚气”“养气”“导气”的方式方法,从特殊中寻找一般规律,让精神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向范强主任总结的那样,把那种宝贵的“精气神儿”坚持下去,在中心推广开,使整个中心的大团队更多分享和吸收这些养分和动力,使我们的队伍永葆蓬勃向上、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