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心20周年的启示

日期:2013-10-13 信息来源:张胜群
 

    今年是交流中心成立20周年,会议中心每年一度的研讨会以此为主题,通过研讨其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做出的重大贡献,进一步深化“争创一流会议中心”工作,回顾交流中心20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成功的启示。陈振亚品牌总监和李榕副主任在研讨会上作的两个主题报告,向大家充分展示和剖析了交流中心的成长过程和内在动因,使与会者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本人认为交流中心的成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一、独立自主的运行机制 

    会议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为所辖四个单位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宽松有度的良好环境。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发展方向、政策调整、硬件改造、队伍建设、运行模式等重大事务都可自主选择和确定,有利于其根据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及时调整、灵活处置。陈振亚总监在其报告中说道:“我们也得益于自负盈亏的政策,……,这个政策使交流中心受益颇深。一方面,自负盈亏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激励着所有人不断的进步,由此创造了更多价值。另一方面,在经济、人事等各方面,我们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从而享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根据对外交流中心的实际状况,结合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和规划,对交流中心的各项硬件、软件进行设置和调整。”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是把双刃剑,单位运行良好则可获得较大发展空间,运行不畅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乃至被淘汰。这对单位领导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压力和责任都很重大。陈振亚总监经常谈到危机意识,这促使他及他领导的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完善、勇于创新,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巨大进步,交流中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20年的创业和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立自主运行机制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深入研判、细致分析、借鉴使用。 

    二、协作高效的骨干团队 

    为开好本次研讨会,作为主持人,会前我向除了范主任、陈总监和李榕主任以外的所有与会者都发了一封信,向每个人提了三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请除交流中心与会人员以外的与会人员答复的,问题是“您对交流中心哪个或哪些方面印象最深?”大部分与会人员在答复中都谈到了对交流中心的人的印象,简要总结为:“不断创新的队伍”、‘“精干高效专业的团队”、“家庭般温馨的和谐氛围”、“员工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提炼能力”、“非常高的工作激情,显得很有朝气”、“团队意识较强”、“ 是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集体”、“人文色彩较浓厚”、“陈主任个人领导魅力较突出”、“领导亲力亲为”、“员工业务能力强”、“员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可见,交流中心的骨干团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请交流中心与会人员答复的三个问题之一是“在交流中心工作的经历对您的一生会有哪些益处?”他们都写了很多,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在每个人的答复中摘抄一小部分,与大家分享。

    宋玉兰老师:“在交流中心的工作,使我能借助北京大学这个平台开阔视野、涉足到顶级国事接待活动当中去,从而有了主动承担使命的意识,这些经历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北大人的骄傲,这种荣誉感将陪伴我一生!”;“我们总是把目标放到最高点,放眼世界且眼光聚焦同行业最高水准,不断的加快自己与时俱进的步伐,忧患意识与超前意识极强,这些精神和理念无论今后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都将是终生受益的。” 

    王颖老师:“1.全面系统的思考方式。一个优秀完善的活动策划方案是要求整个方案中环环相扣,全盘考虑的”;“2.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细微的工作,不能放松每一处操作中的精准性。在这种追求的驱动下也就训练了我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3.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虽然有时候压力很大,任务很重,但是一个团结互助高效的团队,在面对所有困难的时候全中心并不会产生任何压抑的感觉,往往都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4.勇敢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学校有需要的时候或者是对学校有帮助的时候,中心总能暂时放下所有自身利益,不计任何得失,全情投入,勇敢承担起任何学校委以的重任。” 

    刘昕果老师:“交流中心的工作立足于北京大学的交流事业,在北京大学工作本身就让人觉得自豪和荣耀。这也是让我一生觉得最幸运的事情。”;“在交流中心工作,让人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如何与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在交流中心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ice breaking(打破僵局)的主导者;在交流中心工作,让我领悟到了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意义。” 

    20年来,交流中心打造了一个高效、精干、专业、忠诚、协作、负责的骨干团队,作为这个团队的缔造者和领路人的陈振亚总监,李榕副主任在她所做的报告中是这样说的:“二十年来,对外交流中心的建立、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担任交流中心主任二十年的陈振亚老师的长期的、卓越的贡献。他以广阔的思想见识,出色的领导才能,忘我的奉献精神,非凡的工作热情,开创性地为交流中心摸索出一条逐步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道路。陈振亚老师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感动感召着每一位在交流中心工作着或曾经工作过的员工。在他的领导下,在他的榜样力量激励下,交流中心逐步构建出一支勇担责任的中层骨干队伍,在全中心形成了热情投入的工作氛围,凝聚了强大的集体向心力。”范强主任在研讨会总结性讲话中说道:“陈老师是我们大家非常尊重和敬佩的老大哥,对学校和会议中心有重要的、独特的贡献,给了我们很多精神动力和思想养分,做人做事都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我在这里想说的一句话是:“没有陈振亚老师就没有今天的交流中心。”这里丝毫没有想为陈老师搞个人崇拜的意思,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其对团队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其负责人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这个国家或单位的兴衰。学习交流中心的先进经验和精神,首先要从交流中心的骨干团队学起。

    陈总监在报告中提出了“气”的概念,我个人理解,应与“精气神”意思相近。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一股给人以强烈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精气神,看不到、摸不到,但能感受到。有这种精气神的人或单位,给人传递的是正能量,李榕副主任所做的题为《对外交流中心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的报告,提出“5D精神”的概念,是对交流中心20年来不断进取、屡创辉煌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交流中心继续发展壮大、与时代共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创建一流会议中心的宝贵财富。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能切实领会5D精神的深邃内涵和高度引领作用。 

    三、衣食父母的北京大学 

    会议中心是1999年在北京大学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过程中成立的,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化服务实体,为北京大学的一流建设工作服务。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获得了国家的极大支持,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教学科研活动日趋活跃,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交流中心作为组织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实体,秉持“立足北大,服务学校”的根本宗旨,在北京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主动参与,提供服务,积极奉献,汲取营养,不断壮大,正如陈振亚总监在其报告中所说:“立足北大,服务学校,这是交流中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是依托北大而生存的,北大是我们的母体。” 

    如果用人来做比喻的话,北京大学是母,会议中心是子,母为子提供衣食,子为母尽力尽孝。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部门,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会议中心的天职。交流中心作为会议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了大量的会议组织、承办和外事接待工作,完成了很多艰巨的会议组织、承办和外事接待任务。哪里有重大外事接待活动,哪里就有交流中心人的身影,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外事接待工作的一种常态。交流中心为北京大学的外事接待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良好声誉,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作为我国在国际上最知名的北京大学,其外事交流和接待工作品质日益提升、接待量日益增加,为交流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总之,20年来,交流中心通过积极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通过辛苦付出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无私奉献获得了学校不竭的源泉,通过不断进取获得了良性发展。交流中心20年的成功运行,为创建一流会议中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