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中心2013年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日期:2013-10-14 信息来源:范 强
 

    今年的研讨会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和筹备,开得很有成效。学习了陈老师和李榕老师的报告,经过一天多来的讨论,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借鉴和思考。

    这次研讨会,是在之前分别利用会议中心10周年、勺园30周年类似契机的基础上召开的,再次体现了会议中心对自身发展进程中重要节点的高度重视和自觉把握。回顾、重温、学习对外交流中心在特定阶段的成长经历、生动事例与深刻感受,用的是我们的乡土教材,用的是自我教育方式,虽然没有外请专家讲课,但听到了更多“接地气”的东西,更多符合我们自身特点和需要、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东西,我和大家一样深有感触。

    庆祝对外交流中心成立20周年,是会议中心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系列活动,本次研讨会是其中的核心活动,是系列活动在中心层面的正式启动。我希望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核心骨干团队成员,站在会议中心整体的高度来看待对外交流中心成立20周年这件事,共同分析、消化、吸收其中对整体发展、对队伍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的养分与动力。通过研讨会引领带动整个系列活动,真正把庆祝对外交流中心成立20周年提升到中心层面,提升到充分重视、利用和推动的高度。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正确认识对外交流中心经验与精神的宝贵价值,充分发挥其推动会议中心争创一流的积极作用。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就交流中心论交流中心不够,利用好交流中心这样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对会议中心当前工作、对今后的一流建设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虚实结合、从分散到集中的总结交流,通过对鲜活生动的具体事例的归纳提炼,用心体会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会议,为什么研讨这样的主题,如何从交流中心的历程与成果中发现更多高与精的东西,更多底蕴丰富、值得留存的东西,更多有助于提升中心核心骨干团队基本素质的东西。

    本次研讨活动的内涵要求和希望实现的目标有六个方面:回顾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内在动因、把握重要规律、积淀宝贵财富、强化品牌意识。我这里重点说中间的剖析内在动因和把握重要规律两条。

   关于内在动因,大家说了很多,我粗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程度“高”,体现了三种“情”。

    第一、忠诚度高。上至国家、民族,下至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充分体现了对组织的高度忠诚,对责任、宗旨、使命的高度忠诚,对所有服务对象的高度忠诚,饱含“深厚感情”。忠诚是要动情、动心的,没有感情忠诚不了,不发自内心忠诚不了,这点在交流中心非常突出。

    第二、敬业度高。真抓实干,勤勉尽责,用超乎寻常的执着、虔诚和敬畏之心对待平凡的具体工作,点点滴滴都做得非常扎实、非常精细,体现了非常高的投入和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交流中心对待所有工作都“洋溢激情”,都用真心而不是无动于衷。

    第三、和谐度高。从人的状况、队伍状况来说,对外交流中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有非常称职的领导、非常中坚的骨干、非常可爱的员工,有风清气正的氛围,充满“浓郁人情”,充分体现在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亲密关系之中。

    剖析支撑交流中心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因,以上三条缺一不可,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与其他因素一道,共同构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于重要规律,对外交流中心从最初学校领导提出建立,走过了20年,到今天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相当好,未来前景也很看好,其中必有道理,一定是把握住了符合规律的东西。

    在北京大学这样特定的高校环境内、从事对外交流中心这样特殊的支撑保障专业工作,需要把握的生存发展基本规律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与学校关系、服从与服务的规律,正确处理两个效益关系的规律,抓管理、保运行、树品牌、促效益的规律,正确处理与各方利益关系的规律,特殊专业领域业务工作的规律,基本队伍组织、专业团队建设的规律,核心骨干吸引、培养、使用的规律,等等。大家在研讨过程已经涉及很多,我们还要继续摸索总结;其中有些规律是交流中心独特的,大量规律应该是会议中心各单位共通的,我们应该在整个会议中心内部进行充分交流、消化与分享,提高把握这些重要规律的能力,用以指导工作,争取更多主动权。

    通过研讨学习,要深刻认识对外交流中心对会议中心、对北京大学的作用和影响。交流中心20年到底为北京大学做了些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于这些,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评价。毋庸置疑,20年来交流中心对北京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这样说不是因为骄傲,更不是要止步不前,而是为了更坚强地立足,更自信地前行。交流中心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会议中心组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渊源作用、中坚作用、引领示范作用,在发挥会议中心整体综合优势中的带动、协调作用,都非常重要,是会议中心不可缺少的支柱。今天的交流中心,是会议中心的窗口,更是学校、甚至是代表国家的窗口。这个窗口对外展示的不仅是形象,更是实力,是水平。交流中心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理念和精神,凝聚了会议中心高水平管理、高品质服务、高追求发展的精华,是会议中心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是引领会议中心大品牌非常称职的标杆。

    通过研讨学习,要深刻认识对外交流中心精神内涵和专业品质对做好会议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切实推进会议中心的一流建设,特别是如何通过自身争创一流的努力来更好地服务学校的一流建设,交流中心给我们很多启示,使我们坚定了方向,增强了信心。陈老师在报告中概括了对外交流中心取得成绩的诸多关键因素,李榕主任非常精彩地提炼和阐述了“5D精神”,我都非常赞成。我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用十六个字来表述对交流中心精神与品质的感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不断超越”。

    志存高远:方向清晰,宗旨坚定,定位准确,矢志不渝,始终保持境界的高水准和理念的先进性。

    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靠自身努力,尽全力投入;练真本领,求真发展,做真贡献,不来半点虚的。

    厚积薄发:注重夯实基础,强调自我积累,自觉优化提升;多干少说,先干再说,甚至干了也不说。

    不断超越:不断超越服务对象的要求和希望;不断超越校内外同行的专业水平;不断超越自身已经达到的高度。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己超越自己,一直朝着更加完美在努力。

    我希望大家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对外交流中心的经验与精神,应当成为会议中心整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和发展楷模。这件事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不同结果。自觉学习发扬交流中心的精神,汲取正能量,共同促发展,我们就能推动会议中心整体更迅速、更扎实地朝着一流迈进。学习不能靠外力强压,一定要发自内心如饥似渴,视为难得的珍宝才可能学到。学习不自觉,还没有认识到其中的价值,没有用真心、动真情,就会使自己停留在相对狭隘、封闭、自我的小圈子里,长期下去会阻碍会议中心整体的健康发展。通过这次研讨应该看到,交流中心的经验与精神既是交流中心自身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共同的学习好榜样,是应当积极吸收的养分,通过这样的学习在各单位之间形成更为良性的互动氛围。

    第二、对外交流中心的经验与精神,应当成为会议中心核心骨干团队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内容。通过这次研讨总结,有了这么丰富的材料、生动的事例和宝贵的经验,会后要继续学习交流,让更多人分享研讨会的成果,带动更多骨干、尤其是在重要管理岗位上大有希望的年轻骨干,开展相应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自身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综合素质。我非常同意大家说的,管理者的精神追求、工作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情怀,应当以陈总监为最佳楷模。陈老师是我们大家非常尊重和敬佩的老大哥,对学校和会议中心有重要的、独特的贡献,给了我们很多精神动力和思想养分,做人做事都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担任品牌总监当之无愧。交流中心是会议中心品牌的优秀代表,交流中心20周年活动是会议中心品牌建设的新起点。今后陈老师一定会有更多关于品牌建设的新思考、新举措,带领我们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更好地打造品牌。

    本次研讨会压缩了规模,目的在于求精,更加注重质量,力求形成会议中心内部更高端的学习互动平台,提升高层管理团队的理念、精神状态、履职尽责水平和执行力水平,提升自觉意识。前年我曾说过1000:50的概念,今年又在50人中精选了23人,应该说是中心的高层管理者、核心中的核心,与会同志应该体会到其中的要求和期望。几年来我们在逐步加强和改进会议中心的干部工作。上学期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进行了干部岗位聘任,结果下周就会宣布,在座多位将要履新,走上新的岗位,承担新的工作职责。我们还要借此启动中心内部的干部交流,同时规划好下一步的干部培养工作。

    在组织好交流中心20周年系列活动的同时,我们要着眼今后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到视野更广,眼光更远,考虑更周全,规划更细致。请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保持发扬交流中心自身的重要成果――陈老师讲的四个方面经验体会、李主任讲的“5D精神”,还需要做哪些调整完善;交流中心自身应当怎么做,会议中心、其他单位一起来做些什么;交流中心怎样在会议中心整体发展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怎样在自身工作中把那种宝贵的“精气神儿”坚持下去,怎样在中心推广开,使整个中心的大团队更多分享和吸收这些养分和动力;怎样以交流中心为龙头,更多争取体现会议中心整体实力与综合优势、为教学、科研做更加有力支撑的重大项目;一些相通相近的、可相互借鉴的专业化服务工作,怎样在会议中心内部进行交流互动;会议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班子成员,怎样带头有效学习、推广交流中心经验,弘扬交流中心精神,宣传交流中心发展成果;怎样以打造会议中心优质专业化的大品牌推动中心的一流建设;怎样更好正视我们发展中的短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积极面对、妥善处置可能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等等。

    最后,让我们共同感谢以陈老师为首的对外交流中心各位同事,崔岩老师;最初的几位干将――李榕、黄文、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小伙子;后来加入的宋老师、王颖、昕果等等,以及那些已经离开的,不能一一道来,他们都功不可没,非常感谢每一位曾经在交流中心工作同事的付出。同时,感谢胜群主任的精彩主持,感谢各位主任的大力支持,感谢每位与会同志的积极投入,使我们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很有意义的交流。